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研究生复试不少人在“研究”导师喜好
|
来源:生活日报 2007-3-15 16:47:00 |
|
生活日报3月13日讯 记者 李萌博 实习生 鲍可欣 “初试靠成绩,复试靠关系。”考研即将进入复试阶段,考生开始了新一轮备考,与之前备考笔试埋头书海不同,对于与导师面对面的复试,一些考生开始忙着打探导师的信息,研究怎样才能投其所好。
“复试不像笔试那样对错分明,导师对学生的印象分肯定是很重要的。”刚通过考研初试的小张今天告诉记者,为了能给导师留下个好印象,这些天他一直在到处打听导师的研究方向,在学术上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喜欢哪种类型的学生,甚至连导师喜欢喝什么酒、喜欢穿什么衣服之类的信息也要一一搜罗。“这样可以做好充分的准备,对症下药。”
记者在省城一些高校发现,和小张一样,不少考研生在琢磨如何向导师“公关”。在一些研究生导师给全校开的课上,教室里常常出现这样一些考研生,下了课之后,就都跑上去围着导师问问题。“这样可以给导师留下个勤学好问的印象。”同样正准备考研复试的小高说,现在不仅是旁听导师的课,在校园中他也会不断与导师制造偶遇,借机打个招呼,问个问题。“总之,就是要给导师留下点好印象。”
“听说导师很喜欢喝五粮液,我正打算去拜访他的时候顺便带一瓶呢。”一位考研生对记者说。
对于为复试大搞导师“公关”的现象,很多考研的“过来人”却表示,其实这些办法在复试时并不适用。“复试的关键还是能力,不用动这么多‘歪脑筋’。”一位山大硕士研究生告诉记者,当年自己在复试时并没有搞过什么“公关”,“更何况面试的导师不止一人,难道要把所有人都‘打点’好吗?”
山师大硕士生导师徐教授则提醒考生,准备复试不应该投机取巧。“我们主要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研究能力,如果说要准备的话,考生可以多看看课本以外的资料,以拓宽知识面。”对于“送礼”之类的“潜规则”,徐教授明确表示,多数导师对此都非常反感。 |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