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时政新闻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服饰文化:民族的还是世界的?
来源: 服装界     2007-6-19 16:31:00
 
    服饰的文化色彩由来已久,且不说唐装、汉服所透出来的文化气息,就是近代的旗袍也以其浓厚的中国特色而广为流传。我们每个人在选择服装、服饰的时候,都是带有各自的文化品味的,服饰越来越成为一种个性、时尚乃至品味的消费,更多代表人们对某种文化的肯定和张扬
 
  中国服装人的肩上,有一副沉重的担子:我们如何才能把我们的服装品牌走向世界?有一句似乎言之成理的名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名言害了好多人,许多人自以为坚持着“民族”的东西,结果碰得头破血流。   
 
  现在,我们的服装品牌,不是唐装,不是汉服,也不是中山装。我们叫得响的几个国产品牌,都是以西服、休闲服而闻名,都是国外的,是外来文化背景下的产物。为什么意大利的一个皮钱包售价100美元,法国的一瓶香水100美元?而我们的衣服“卖”给外国买手,只能卖十几美元,甚至按重量卖?   
 
  让我们把历史向前翻1400年,到公元607年,日本历史上“飞鸟时代”的圣德太子,对小野妹子说:“我派你带一批人,到大洋西岸那个国家出访,和他们建立邦交,带回他们先进的文化。”那个“大洋西岸”国家就是中国,当时正是隋炀帝时期。小野妹子使团是第一个出使中国的“日本代表团”,后来,日本不断地派出遣隋使、遣唐使,到当时的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他们带回日本的,不仅有宗教、历法、建筑,还有文字、服饰,甚至还有会做唐诗的日本诗人。   
 
  我们把历史再往前翻900年,到公元前305年,当楚国正在遭到秦国欺负的时候,北方的赵国正在发奋图强。赵国的国君武灵王,想方设法要把国家改革一番。有一天,赵武灵王对他的臣子楼缓说:“我觉得咱们穿的服装,长袍大褂,干活打仗,都不方便,不如胡人短衣窄袖,脚上穿皮靴,灵活得多。我打算仿照胡人的风俗,把服装改一改,你们看怎么样?”   
 
  后来,赵国经过一番改革以后,果然变得强大了。   
 
  第一个故事说明,强势文明带有强势的文化,第二个故事说明,强势的文化能带来强势的文明。   
 
  当今,大众消费的潮流是由美国带动的,只要是美国的,就容易被接受,就可以风靡全球。而奢侈品则来自法国和意大利,像刚才提到的意大利钱包、法国香水,这些东西,不是使用功能上、质量上特别好,而是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国家的品牌文化。法国、意大利代表贵族文化,除了服装,还有家具也是意大利的,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用日本人的名字打响的香水品牌——“三宅一生”是在法国做起来的,如果是在日本也许就不会有这个品牌,这也是文化背景所决定。
 
  民族服饰文化的现状   
  今天,充斥着我们现实生活的现代中国服装,是西方服饰文化的照搬。尽管有中山装以及一批冠以民族改良服装形制,但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文化母体中蜕变出来的现代服饰文化形态了。如果说硬性强调今天服装的“中国特征”,只是在西服中塞入一些民族文化的符号罢了。中华文明在汉唐以后,逐步走向没落,虽然到了明清仍然以“天朝大国”自居,但那只不过是一种盲目的自大,当外国列强们的坚船利炮打碎了这层自欺欺人的外壳,当瓜皮帽、长袍马褂与大辫子,已经成了漫画上中国人的贬义符号时,西服伴着强势的西方文明开始走进中国的大街小巷。   
 
  我们常以旗袍、中山装作为民族服装等得到承认时而感到自豪,但在现实的生活中,穿旗袍时步子不能迈得超过一尺,而中山装——这种经过“改良”的西装,穿在身上像是披了一层铠甲,让人无法自如活动,因此,它们只能退居到点缀的地位。占主导地位的是西服、夹克、衬衫、牛仔服等服装,今天的中国人已不可能离开它们去展示自己的生活。站在发展的观点上,服饰文化的民族性与国际性不是对立有关系,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不能偏执一隅,敝帚自珍。    
 
  历代服饰沿革   
  展现近3000年的中国服饰文化,才知道服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民族的历史沿革是息息相关的。政治的、经济的、思想观念的等等,都在作用于它。   
 
  汉族传统服饰,最初阶段是伴随着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一并发展,成为等级制度的象征。儒家提倡“宪武文章”,维护等级制度,主张一切言行衣着都必须“约之有礼”。墨家则提倡节约,主张衣冠服饰及其生活用具只求“尚用”,不必过分豪华,更不必拘泥于繁缛的等级制度,反映出墨家学派的价值观。道家则崇尚自然,反对修饰的审美观,今天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观念,为后人所尊崇。   
 
  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吸纳外来文化和异族文化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必须的,只有这样,她才显得宽厚、丰满。变革是必须的,但不是照搬而是完善自己,每一个民族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有一个继承关系。前面提到推行“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从战争的实际需要出发,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首开了汉族服装吸收异族优秀服饰文化之先河,可以称为“中华民族服饰改革第一人”。   
 
  隋唐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文化得以繁荣,反映在衣冠服饰上为丰美华丽。突出的是妇女的服饰形制之盛可谓空前。唐天宝年间,妇女中还曾流行男装,反映出开放又开明的思想和宽松的社会环境,这就是时尚。对于外来文化,唐政府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使得民族服饰更具时代特色(是民族性的时代特性),处于领先世界的地位。今天东南亚尤其东亚诸国的礼服,仍保留我国汉唐时期的形制特征。   
 
  明代把汉族服饰自商周形成“博袍大袖”的冠服形制,以发展到最简洁、最成熟、最完美,同时,它也处在一个变革的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转折期,是汉族服饰在民族文化自身发展中变革成为可能的时候,然而,历史的发展却为她做出了另一种安排。   
 
  1644年,清兵入关,沿途发布告示,明令汉人遵照本朝制度。次年,攻下江南,清庭又励行剃发令,严令如果仍保持明代制度,不遵守本朝制度者“杀无赦”。这就是当时被称之为的“留发不留头”的时政。然而,清朝的服装在保留本民族习俗礼仪的同时,也吸收了汉族服饰中的一些特点。     
 
  “文革”期间,政治因素把人们统一在统一的衣着模式中,无色彩、无个性、无性别的服饰,扭曲了人们的审美心理,使服装文化又一次成为政治风云下的牺牲品。   
 
  八十年代后期,人们又一次从禁锢中解放出来,社会走向开放,中国的民族文化又一次向西方文化敞开了更宽阔的胸怀,同时表现出高度的“包容性”,又一次使中国人向国际化跨出了一大步。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   
  服装的民族性只能从民族文化的本义上去界定,针对我国目前的服饰文化现状,首先要从西方文化的依附中向民族文化回归,而不是对某个传统服饰文化的样式和文化形态的套用。当然,文化的内涵是通过具体形态来体现的,但此时的文化形态,一方面是基于文化意义上的民族性,另一方面又是时代特性的体现,即:民族文化特征与时代要求相结合的服装型制。当然,拿来主义最容易,为什么我们的服装业和服装人,能紧紧跟在西方人的后面,而没有创造自己的服饰文化的智慧,以自己的民族服饰文化为本,建立中国的服装产业,而只有COPY,甚至今天巴黎出现的新款式,明天就可以出现在中国。说到底,是对自己文化的不认识不了解,不了解她的价值所在,不懂得我们必须要依赖于她、爱她并且保护她,说到底我们是处在民族文化的根基上,却作着没文化的事情!   
 
  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欧洲人率先冲破封建服饰制度的禁锢,西洋服装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处于服装文化的领导地位。西服处于领先地位,同样是吸收外来文化并丰富了自己,而且以其实用性与时尚性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主要服饰形式。   
 
  中国的民族服装,之所以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是古老的封建政治文化带来的恶果,是她适应不了时代突变对文化的需求。她远远落后于时代对服饰从形式到内容的期望。   
 
  我国近代以来,由于封建社会的没落和衰败,使中国逐渐成为一个贫困不堪和文化落后的国家。特别是近百年的历史,社会的贫困和文化的落后到了一个极限。古代的优良传统只是在狭小的空间里作着顽强的斗争,与此同时,世界已经从机械化向电气化时代过渡,资本主义的社会生活在快速向前发展,为了适应这个时代发展的步伐,西方的传统服饰文化开始向时装化转变,同期的中国,仍然处在封建的“纲常”思想与等级观念支配着的社会生活,仍然是牧业思想文化在农业文明社会里独一无二的存在(尽管她已融合为中华文化了)。当工业文明的大潮向她袭来时,这一文化以自己的落后身份退出历史前台,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对此,单靠民族自尊的驱使也无济于事。   
 
  今天的中国人,在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个时候也是我们重拾民族自信心的时候。当我们开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可以从民族服饰文化的演变过程中,找到新的闪光点,找到与世界潮流的契合点,也来一次“民族服饰”的复兴?  
  
■相关链接  
  • 李毅中:凡是媒体曝光的,都有责任查清
  • 关注北京老城新貌 千龙大旗联手打造北京频道
  • 知识和能力并重
  • 采煤工成大学生 高考改变一代人
  • 大学惊现史上最牛的求爱
  • 女大学生匠心独运 智改岗顶人行天桥
  • 大学城小洲便桥有望月底修复
  • 江苏3名大学生铊中毒 警方介入调查
  • 大学生防艾宣教活动启动 招募防艾宣传志愿者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