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民办教育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民办高校“全校皆兵”:钱景诱人 学生招生致富?
来源:人民日报     2006-7-11 22:05:00
 

  随着一年一度高校招生的到来,民办院校由来已久的“生源之争”在一些地方变了味儿。在江西,部分民办高校竟然采取“每招一名新生给700元至1200元提成”的手段,鼓励学生停课外出招生。这种现象在其他地方也普遍存在,令人忧虑。

  随着一年一度高校招生的到来,民办院校由来已久的“生源之争”在一些地方变了味儿。记者在江西采访发现,部分民办高校竟然采取“每招一名新生能获得700元至1200元”的手段,鼓励学生停课外出招生。

  “全校皆兵” 招生提成“趋之若鹜”

  江西蓝天学院现有在校生4.6万余人,是江西省在校生最多的民办高校。每年为了招生,学院可谓“全校皆兵”。“每招到一名学生能拿到700元到1000元回扣”早就成为全校学生都知道的不成文规定。

  记者日前来到蓝天学院采访,在南校区大门外不到10分钟,就先后看到十几个学生拿着厚厚的招生材料准备外出。校园里,拿着学校招生简章的学生更是比比皆是。而学院的学生活动中心已经变成名副其实的“招生中心”,大厅里坐满了前来咨询招生政策、办理招生证件的学生。

  记者从该校经管学院一名连续两年参与学校招生的李同学那里了解到,根据学校规定,如果招到1—30人,可得到700元/人的提成;招到30—60人,可得到800元/人的提成;招到100人,就可得到1000元/人的提成;若能招到120人,就能得到1200元/人的提成。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时听到学生中流传着某某人凭招生收入达到上万甚至十几万元的“传奇故事”,招生致富的“大款学生”成了一些正准备暂弃学业外出招生的学生们的新偶像。

  记者了解到,类似的做法绝非个案。今年5月,江西省教育厅就查处了一所在校生规模超万人的民办高校——江西城市职业学院。调查发现,该校连续数年发生过组织或允许在校生停课外出招生的现象,每招一名学生给予600元至800元的奖励。

  鼓励招生一路绿灯

  招生业绩与考试成绩挂钩


  在蓝天学院招生办公室,记者了解到,学生大多回到原籍去招生,路费等招生成本基本自理,目前已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上课和考试期间离校外出招生。一般来说,为了招生而请假,学校都会批准。

  蓝天学院一位湖南籍学生表示,只要到辅导员那里开一张“缓考证明”,就可以提前回家招生,8月份返校时再参加考试,而且学校都会让缓考的学生通过考试。目前,他们班69个人已经有20多人以招生为由办理了缓考。一名负责四川片招生的同学说,学院甚至口头规定“考试和招生业绩挂钩”,凡是以招生名义办理缓考的学生,如果完成招生任务,考试可以顺利通过,否则按“缺考”处理。招生前如果需要,还可以从班级里借200元的“启动资金”。

  记者了解到,部分民办高校鼓励学生外出招生已有传统。蓝天学院2005届的一位毕业生,在校期间就曾担任学校的“招生代表”。他介绍,学校一般在年初就把招生任务分到各系,系里再分解到各班,他所在的班级人人都有招生指标。学校一般以学生的籍贯地划分招生区域,每个区域都安排一个“招生代表”作为负责人,招生任务一般是10人至15人。为鼓励招生,学校对区域负责人不吝重金,待遇明码标价:每招到一名学生可以拿到600元的“爱校奖”,并加0.5个学分;如果完成区域招生任务,可获一次性奖励2000元。

  误导新生影响恶劣

  招生秩序面临规范难题


  “在校学生只要从招生办要一份《委托书》,就可以作为学校的招生代表到各地去招生了。”几位地区招生负责老师对记者表示,学校会配发给学生招生代表证,学生也可以自己在外面印制代表证,到校招生办盖章就可以了,“代表证上的‘职务’也可以随便写,只要方便招生就行”。

  有学生告诉记者,为揽生源,包括一些学生在内的各类招生人员在宣传学校的过程中,会隐瞒一些不利于招生的真实情况,做出类似传销的误导。比如,对于高考没有达到国家录取分数线的生源,他们仍然承诺学院能够发毕业证,隐瞒了不能发国家承认的本科或专科毕业文凭的情况;有的只是自考本科,他们却含糊其辞地说本院可就读本科。根据江西省教育厅的查处,江西城市学院在招生过程中曾宣称自己是“江西财经理工学院”,而且拥有本科专业。事实上,其前身叫江西财经专修学院,只属于民办高职(大专)。

  为规范招生,江西省教育厅去年曾下发相关文件,严禁高校组织在校学生参与招生,给学生“经济奖励”更是严重违规行为,江西绝大多数民办高校也签订了规范招生协议。江西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对于民办学校的违规招生行为要坚决查处,尤其要制止“停课招生、奖励学生招学生”等违规行为。江西省教育厅还致函给其他省市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希望当地能协助监管江西民办高校在当地的招生秩序。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管理法规,目前主管部门很难监管到位。(新华社记者 张敏林 繁晶)

■相关链接  
  • 海口低层次民办学校趋于饱和 一公里内11所学校
  • 民办学校如何“脱困”
  • 民办教育的“门槛”之争
  • 扬帆奋进正当时
  • 灵山县职业中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 米泉职业中专按需培养“多面手”
  • 学一技之长 考职业资格
  • 高考落榜生就读职业中专:一年修满学分获学历证书
  • 为落榜生学技能谋职业铺路子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