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县职业中专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不仅对学生普及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了心理健康意识,而且让学生掌握了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自我,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学科中融贯心理教育
该校根据职业教学的特点,将心理教育目标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思想教育目标结合起来,在学科教学中贯彻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该校黄老师在思想政治课中,结合生活实际和生活实践,寓教于乐科学地分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理解了凡人与伟人的人生价值,培养了学生正确面对现实和健康的人格。周老师在语文课中,经常用范仲淹等历史杰出人物历经坎坷、坚忍不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卢老师在美术鉴赏课上培养了学生的美感,调节了学生的情趣,舒展了学生的心灵。在教学实践中,该校的全体老师都在深入地挖掘教材,不断寻找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结合点,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健康环境没有“沼泽地”
该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同时,充分利用广播、校刊、黑板报等各种宣传媒体和第二课堂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2005年秋季学期,该校针对职校生的特点,开展了多种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如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开设了“我学习,我快乐”讲座;针对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开设了“职校生的人际困惑及对策”讲座;针对学生的青春期问题开设了“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四大问题”讲座;针对女生开设了“青春少女如何走过情感的沼泽地”讲座。另外,该校还在校广播站开设了“心灵之约”专栏,每天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活动,强化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为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一个良好环境。
心理咨询辅导让学生不困惑
该校结合学生的心理成长需要,成立了学校心理咨询室,通过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开设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惑。去年,04计算机三班的一名女同学因父母亲离异而感到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她给学校心理咨询老师写了一封信:“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什么才算生活呢?生活的意义又是什么呢?现在的我生活已完全失去了意义,我只知道自己好无能,做每一件事都好烦好烦。以前的我已经消失了,活着是为了什么?又为什么才活着?现在又没有一个可以谈心的朋友,唯一陪伴的是躺下去就枕头湿湿的……”面对这名学生的困惑,心理咨询室的老师及时与她进行了心理沟通,用大量的事例向其讲清了成人也有自己的生活和选择的自由,人应该勇敢面对一切生活上的不公平,人的生活难免经历挫折等道理,并指导她多参加学校的各项有趣的活动,在快乐中忘掉烦恼。据统计,该校心理咨询室成立以来,共为120多名学生排除了心理上的“纷扰”,促进了该校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林色滢 杨泽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