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民办学校 期待社会认同
|
来源:四川新闻网 2005-11-12 17:18:00 |
|
为什么家长们热衷于把子女送到公办学校,却很少选择民办学校?近年来,社会和教育界对公办和民办教育之间存在的诸多不公平发出了越来越多的疑问。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投资民办学校观念要转变 记者:民办学校的大量出现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这些年来,民办学校经过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也越来越高,但社会认同度却普遍不高。 谢元鲁:出现这种状况,与当时民办教育投资者的思想意识有很大关系。民办教育的出现,最初并不是为了发展教育事业,而是为了弥补国家教育经费的不足,那些投资人也并不是把投资办学校当作教育事业,而是把它当成了产业,希望能通过投资教育,赚取利润。作为一种新事物,政府没有经验,在招生、收费、政策等方面对民办校规范不够,所以导致如今的尴尬,这是教育的一种短视行为。实践证明,想从教育上赚钱是不可能的。 人们对民办学校认同度不高,也是很正常的,两者的起点、享受到的政策、发展的时间等都不相同。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学校明显处于竞争的弱势,不管是生源质量、教育质量,还是师资、政策,都处于下风,民办学校学生买车票享受不了优惠,民办学校的老师没有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这些不平等导致很多优秀老师不愿意流动到民办学校,没有优秀师资,教育质量也不能让社会完全放心。 记者:民办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政府也很重视,各级政府都制定了发展民办教育的政策和条例。 谢元鲁:政府应该做的,是加大对民办教育的规范和管理,并给予适当资助,比如资金、土地转让、政策扶持等,目前,虽然政府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但各种鼓励、优惠的政策很少,应当建立一种长效机制。 记者:社会普遍认为民办学校就是民营企业,这种看法恰当吗? 谢元鲁:教育是公益性事业,公办教育的投资者主要是政府,民办教育的投资者主要是民办学校的法人和受教育者。现实中,人们普遍认为,民办学校是非政府投资办的教育,私人投资商是其受益者,将民办学校等同于民办企业,有的地方还要征收民办学校办学收入营业税、企业所得税。 其实,民办学校与民营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民办教育同样承担教育的功能,它同公办教育一样具有公益性。由于认识的差异,致使民办教育投资负担缺乏合理的分担机制,影响了社会力量投资教育的积极性。 更多学生会选择民办学校 记者:目前,多数家长还是把子女送到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应该怎样才能逐步提升社会的认同度? 纪尽善:民办学校的发展,有个从小到大的过程,关键还是在于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民办学校有自己的优势,目前已经有很多家长把子女送到民办学校,这说明民办学校的社会认同度也越来越高。 记者:政府正在逐步缩小公办与民办学校的差别,如果民办学校靠提升办学质量等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会不会对公办学校形成冲击? 纪尽善:随着教育的发展,公办与民办的差别会越来越小,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升,民办教育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先天优势,必然会让其得到很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会愿意把子女送到民办学校。但这不会对公办学校形成冲击,两者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本报记者彭世军摄影报道 编后 截至今天,本报《三问教育公平系列报道》结束了,在前两期报道中,我们探讨了教育城乡之间、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在读者中和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共鸣。这里我们选登部分精彩观点。 绵阳某中学林校长: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也是教育不公的表现,升学和就业都是一种权利,现在的教育恰恰冷漠了就业权利,而太着力于升学教育了。 网友雨露:现在的师生关系也不平等。在校园里,教师是绝对权威,学生必须绝对服从。但在国外就不一样。最明显的,是人家的教室是U字型,教师与学生可以双向交流,而国内的教室是排排坐,老师站在讲台上实行单向灌输。这两种方式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把学生视为独立的人、发展的人,是否尊重他们平等权的需要。 四川师范大学陈教授:教育不公不是学校一方造成的,自相矛盾的教育管理体制应该为此承担主要责任。 青羊区一王姓公务员: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公平理应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 |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