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考研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密密麻麻就能得高分 一个考研考生的七个质疑
来源:中国考研网     2005-9-22 8:04:00
 

    持续升温的“考研热”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正在形成。然而,如果对这股考研热潮做一番冷静思考,会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依然让人备感困惑。一位参加了两届考研的读者忍不住想写点有关考研的东西,从更普遍的角度来写,他说这也算不辜负自己的一番惨痛经历。

    一、考研其实就是考英语?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时至今日还是没有任何起色。研究生考试本来应该更突出对人才专业能力的考核,英语不过是工具,但在研究生考试中却被提到了空前高的位置,英语成绩的好坏往往成了能不能考上的关键法码。英语过了关,考研就成功了一大半。这就使得很多本科或专科学英语的考生虽然专业课一窍不通却轻而易举地就上了研究生,而很多专业功力深厚、很有发展前途的考生却因英语水平一般而落选。


    二、密密麻麻就能得高分?


    判卷成了挣钱的手段。有的招生学校甚至将研究生考卷交给别的学校老师评判,判卷和导师脱节,这怎么能将一个学生的前途真正放在心上?一位著名学府研究生判卷老师私下里曾戏称“判研究生的考卷就好像是拆信封”,他曾经翻过一摞政治考卷,通篇都是6分。政治考卷每道题满分15分,为了提高判卷速度也是提高挣钱速度,大家达成的不成文的共识就是对于答得少的就给6分,多一点的就给7分。甚至有录取的考生表示,专业考试更没有问题,只要写满就行。


    三、晃晃悠悠的庸才最好?


    在这里,备受质疑的主要是单科线。研究生考试需要你每课都要达到单科线(一般是五十多分),只要有一科没达到,那么即使你总分再高,也考不上。虽然有破格录取的规定,但这一条基本上形同虚设。这就意味着晃晃悠悠、四平八稳的人更符合研究生条件。


    实际上,很多很有专业才华的考生是被卡在单科线上了。为什么单科线会如此重要呢?难道研究生教育不是为了培养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而是要像中小学教育一样也来个全面发展?高考都不设单科线,为什么研究生考试反而要设呢?实际上,所谓的单科线其实就是公共课的分数线而已,一般来说专业课是很少有达不到单科线的。这就回到了前面提出过的问题:考研究竟是考学生的专业水平还是主要考查学生的英语和政治水平?


    四、精英选拔还是大众选拨?


    研究生是在选拔更高更好的人才,很多专业课试题出得太偏,这样如果考生跟导师事先毫无联系的话,就会很吃亏。更致命的问题是题目出得太陈腐,完全考知识性的题目,只能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而考不出学生的创造力与发展潜力。也不关注这些人的治学底蕴及为人修养,人品不好何以治学?


    五、收不收费看你重不重视?


    现在读研仍有公费名额,若考上公费,可比自费少花几万元。而各校的公费生名额往往只给第一志愿报考本校的,而很少给调剂来的考生。它完全不是论考生的真实水平,而只看考生对本校的重视程度。


    六、资格放宽导致鱼龙混杂?


    有人可能会说,过于放宽研究生的报名资格难免会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增加管理的难度,容易使一些不够水平的人浑水摸鱼。但这样的说法不过是推卸责任、怕麻烦而已。报考的人多了,完全可以通过改革考试的方式与内容以及加大监考的力度来选拔出真正的人才,仅仅通过缩小选拔面就能保证是从精英之中选精英吗?


    七、办学自主增加腐败机会?


   选拔更高的人才就需要给办学(包括招生)更多的自主权。有人可能会提出质疑,给高校过大的办学(包括招生)自主权会给高校以腐败的机会。比如说一些高校可能会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而乱招生、滥发文凭。笔者认为,目前首要的是各高校的招生要公开化,给考生以知情权,避免暗箱操作。扩大高校招生的自主权虽然暂时可能会使一些人滥竽充数,但它至少不会埋没人才。随着改革的深入,滥发文凭的现象会逐渐减少。从根本上说,这需要发挥市场的选择作用。当一些学校所发的文凭越来越得不到社会的承认的时候,它们自然会考虑减少招生的数量、提高生源的素质。当然,在改革之初,教育部可适当保留一些管理权力,比如说审批各校的招生名额,防止过度招生的现象,以及逐年对各高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评估,并辅之以相应的监督等等。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考研大军八十万,斗量才可走一走等。

■相关链接  
  • 密密麻麻就能得高分 一个考研考生的七个质疑
  • 留学哥本哈根大学:只要优秀就能免费
  • 中国政府设奖学金资助加拿大卑诗省学生赴华留学
  • 女孩冒充留学生乞讨 称亲人在美国飓风中丧生
  • 秋季人才交流会 近2千人求职成功
  • 应届生进入求职旺季 八类人才最受用人单位青睐
  • 七成大学生小看档案 多元化就业催生“弃档族”
  • 长沙论坛为大学生基层就业探路
  • 武汉大学将就业指导纳入教学计划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