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考研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教育部:考研志愿怎么选
来源:考研网     2005-7-22 20:20:00
 

   要想报考硕士研究生,第一步决策就是确定报考志愿。与普通高校填报志愿类似,考研的第一志愿十分重要,第二志愿作用不大。因而,绝大多数考生面对的是“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局面。

  确定报考志愿的关键因素,就是要获取全面真实的信息,权衡利弊,帮助自己作出正确的抉择。尤其是那些竞争实力一般而又志在必得的考生,更要借助于信息的收集,选择录取可能性最大的专业和招生单位。考生在基本确定报考专业后,应该进一步选出设置了这些专业的学校,并根据其他一些主客观条件,圈定目标单位,进而对这些目标单位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比较,最终选取适合的志愿。

  一是目标单位的竞争态势。首先,要看目标单位的录取分数线,看总分和单科录取分数线的高低。其次,要看目标单位的专业院系的录取平均分和最低数。第三,要看目标单位的考录比(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之比,数值越大,竞争越激烈)。这些数据应该尽量往前多收集几年,就可以看出录取门槛是逐步降低还是逐步抬高的趋势,是基本稳定还是剧烈波动。逐步抬高的难度比较大,而波动剧烈的风险比较大。

  二是目标单位的录取情况。研究生招生是招生单位自主负责,各专业院系的权力很大,因此必须详细摸清录取情况。例如实际录取名额到底是多少,录取是否公平公正等。有些招生单位和专业院系内部保送名额很多,表面上看起来招生名额不少,但扣除保送名额后就所剩无几;有些单位和院系一贯奉行“自家人优先”的原则,优先录取本单位和本院系的考生,外来考生难以享受公平待遇。凡此种种,都要事先搞清楚。

  三是目标单位的复习资源。考生应该尽量收集目标单位的复习资源,例如历年考研专业试题、考试命题所依托的教材、考试复习的参考书目、复习的重点范围、命题教师的命题风格等。这些信息对于复习和考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4种报考模式当中,本校报考的两种模式在收集信息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而跨校报考的两种模式都缺乏这方面的优势,因此,凡跨校报考的,必须将信息的收集和比较作为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样才能作出理性的判断,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和报考单位。

■相关链接  
  • 教育部:考研志愿怎么选
  • 浙江:宁波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教育部: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政策变化汇总
  • 福建:两项新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启动
  • 北京:中科大招40少年大学生
  • 安徽:毕业可拿双文凭
  • 媒体莫炒“高考状元”
  • 山西:奖罚不能光看考试成绩
  • 上海:“求职地图”为你导航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