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求职就业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频繁看手机收邮件 求职大学生陷入信息强迫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6-1-16 13:53:00
 


  手机24小时开机,惟恐漏接一个来电;每天数次检查电子邮箱,看到新邮件就心跳加快

  睡觉时开着手机,即使上课时,也不时掏出手机查看有无未接来电,如果一天不带手机,就坐立不安,这些现象随着就业高峰的来临,成为不少大学生的普遍症状,有媒体称之为“信息强迫症”。


  上海财经大学应届毕业生徐伟自称是一个典型的“信息强迫症”患者,自从投出第一份简历起,他就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一周无休。他笑称自己的神经也和充电器的红色指示灯一样,时刻紧绷着。

  漏接招聘单位的面试电话成为他最担心的事情。每次参加招聘会回来,徐伟就习惯性地竖起耳朵捕捉任何类型的电话铃声,“如果没有接到面试电话,损失就大了,毕竟招聘单位不少你一个,还有那么多学生削尖了脑袋,争一个面试机会啊”。因此,即使在洗澡时,徐伟都会把手机放到能听见铃声的地方。

  邮箱也是一个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的地方,徐伟和他的同学们每天查看邮箱,少则两次,多则七八回,每次看到新邮件,心跳就开始加快。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张麒老师表示,随着就业信息量的加大、信息传递渠道的增多,学生面临着如何选择信息的困惑也越来越突出。自我定位的不明确和信息选择的无所适从,可能是导致所谓“信息强迫症”形成的原因。

  张麒告诉记者,自2004年起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学生关于就业方面的咨询量比往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从以往的5%陡然上升到20%。他认为,在未来两年内,这个量还会继续增加到30%左右。

  在来咨询就业倾向的学生中,不少人接受了学校在网上免费提供的MBTI(职业倾向测试)测验,获得了对于自我的一个基本认识。但是,到底在庞杂的信息中如何筛选出适合自己的就业信息,如何决策,还是给大学生们带来了疑惑。

  于是毕业生们到心理咨询中心来寻求深度咨询。张麒透露,不少学生来这里不仅仅是为了测试职业倾向,而是围绕着选择怎样的生活目标来寻找帮助,如学习成绩优秀,找工作却难如意,自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甚至一些私人问题,学生也会前来求助,比如恋人两地就业时,到底跟随另一半,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就业地点到底是留在父母身边,还是好男儿志在四方。

  以往积累起来的一些问题也会在此时出现大爆发,导致毕业生出现情绪不稳定的现象。但是对于“信息强迫症”,张麒坦言:“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词,而在专业术语里,只有强迫症。”他表示,虽然在咨询工作中还未发现此类患者,但顾名思义,信息强迫症可能是个人面对海量信息产生的一种不确定和不安全感,为了不错过可能有价值的信息,而逼迫自己不断关注搜集到的所有信息。

  这两年,就业的专业限制越来越低,不少大学毕业生感觉到,任何就业信息都可能与自己相关,于是无从选择的受挫感油然而生。张麒对此分析认为,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够明确是造成这种心理不适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多数人还够不上称为强迫症,最多是某一阶段的强迫现象。”张麒认为,这种现象会随着就业的确定而自然解除。

  既然能够自然解除,那还需要调适吗?张麒表示,这种信息强迫现象既需要调适,又很难调适。如果强迫现象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自我了解,就会产生危害。此时,咨询中心建议采用“关键词疗法”,学生可以试着为自己的就业方向给出关键词,如“职业价值”:选择公务员这样主流而稳定的工作,还是另类而自由的职业,或者公益型的事业;“职业兴趣”:文科领域还是理工科,与专业相关度较高;“就业地点”:上海、北京还是其他省市;“能力定位”:对自己的能力作一评价,高、中、低自取一等。

  按照这样的“关键词”再去浏览信息,就能及时筛掉那些不符合自我定位的信息,有效发现适合自己的就业信息。

  另外,张麒还提醒毕业生们,应该对强迫现象本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是就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是一种就业焦虑的发泄口。此外,就业并不要求一次定位准确,也不要看作不可失败,不妨阿Q一些,此处有失,也许另一处就会有得。

  而说到很难调适,张麒则表示,强迫现象也可能是个性使然,不大可能在一两个月里就调适成功,硬性扭转也会给当事人造成痛苦。在这种情况下,只要避免对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就好。

■相关链接  
  • 女大学生痴迷养猪 毕业7年开公司挣出数千万资产
  • 调查:九成职场人士处“缺氧”状态 厌职排第一
  • 安徽大学出台新规 大学生充当"黑客"将要被处分
  • 新年开训:中国三军将士鏖战演兵场(组图)
  • 云是我给你写的信
  • 让PETS考试真正成为“公众的宠儿”(图)
  • 巴基斯坦连续举行大规模游行抗议美国空袭
  • 邀请《关注一贫如洗的穷教师》的博友见面
  • 故乡的龙船 (散文)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