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求职就业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求职八问 就业有道
来源:解放日报     2005-9-19 8:57:00
 

  找什么样的工作?
  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找什么样的工作?
  就业,对于个人来说是生存之道;对于家庭来说是安家之基;对于社会来说则是民生之本。因此,就业的话题被一次又一次地提及。如今,几乎每个人都会面临着“找工作”的压力,也常常会碰到同样的疑问和难题。如果在求职之前对自己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所准备,相信就业之路一定会平坦不少。
  为什么要找工作?
  这个问题看似多余,但正确的求职观却是找到合适工作的前提。不同的人找工作也会有不同的出发点和目的:有的为了生存、独立,有的为了家庭、名誉、金钱、充实。但不管怎样,对工作的需求是共同的。
  有一句广告语说得好:好工作、好生活。在现代社会,找到一份好工作不仅仅是谋生持家的主要手段,也是一个人成长独立的显著标志、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以及获得社会尊重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
  哪些人在找工作?
  今年上半年上海市通过公共职业介绍网络求职的总人数累计为54.5万,比上年度同期增长10.9%。火爆的求职市场中,究竟是哪些人在“寻寻觅觅”呢?
  据统计,目前在上海的求职市场上,至少有十几路大军,概括起来说就是几百万的“老八方面军”和几十万“新四方面军”。所谓“老八方面军”,是指近30万登记失业人员、10多万每年新毕业的大学生、上百万在职有意跳槽的人员、数十万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超过400万的外省市来沪务工经商人员,以及其他一部分的协保未就业人员、“退而不休”人员、没有正式工作、没有失业登记但尚在劳动年龄段内并随时可能会找工作的无业人员。而所谓的“新四方面军”则是指那些机关事业单位分流人员、海归人士、港澳台来沪人士、外国来沪就业人员。
  找工作有哪些误区?
  对于每一名求职者来说,找工作是人生所必须面临的一门课程。在这门没有教材和教室的求职大课堂上,求职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而不自知。
  一是盲目从众心理。不少求职者择业时容易受社会上一些舆论的左右,不考虑自身条件及职业特点和社会整体需求,盲目从众,追逐热门,结果既影响择业又压抑了自己的优势。
  二是轻信黑心中介。一些黑心中介巧立名目,通过设置试用期、培训、抵押等陷阱引诱求职者上当,而他们却因此大肆敛财,或进行其他不法行为。这些骗术花样繁多、防不胜防,从根本上来讲正是利用了一些求职者的求职心切和缺乏自信的“弱势”心理。
  三是轻视应聘技巧。很多求职者多次应聘失败,正是由于忽视了应聘技巧。应聘的技巧有很多,关键要靠平时不断的摸索、留意和积累。
  四是没有危机意识。找工作要有危机意识,要早准备,多留心职场动态,及时通过学习培训充电,增强求职竞争能力。
  五是不会绕道而行。在求职时的绕道而行,是要看清“道路”是什么,道路不是从事某一职业,而是通过从事职业获取回报。当放弃某个职位时,不是在放弃人生追求,而只是放弃了一个障碍而已。
  六是机会面前怯懦。今天我们提倡的是要抓住机遇,敢于“先揽瓷器活,再买金刚钻”,要不然等你手里有了“金刚钻”(能力),那有限的“瓷器活”(岗位)早就被别人“揽”去了。
  找什么样的工作?
  找工作不是“抓到篮子就是菜”,还有一个“喜不喜欢吃”、“吃不吃得下”的问题。因此在选择职业时要坚持“择已所爱,择已所长,择世所需,择已所利”的原则,并借助自我分析和职业测评的帮助,最终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
  求职者在求职前,一定要想清楚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工作,想找什么样的工作,自身有什么优缺点,用什么方式找工作,当前社会需要哪些人才等,这些问题的交叉点就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职业定位。
  找什么样的工作?
  找准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是找到满意工作最重要的第一步,在此之后,寻找好雇主也是个重头戏。
  目前,上海正在按照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目标,努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这一背景下,上海各个区县都在重新对功能进行定位。定位不同,发展的产业、企业性质、提供的岗位特点、要招聘人员的要求当然也不同,因此求职者在找工作时也必须注意这些因素。
  找什么样的工作?
  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找工作的经验,但真要细想起来找工作有哪些方式,其实知道的并不多。其实,找工作的方式有几十种,它们的优点、缺点以及效率各有不同。
  网络应聘、亲戚朋友介绍、邮寄简历或主动上门、劳动保障部门的免费职介等,都是求职者比较喜欢的求职方式。值得指出的是,利用政府开办的招聘网站求职,能大大提高求职成功率。
  花心思越多的求职方式,看起来越难越不可能的求职方式,成功率反而越大。成功的方法多种多样,别不接受看不惯的方法。
  用什么方式找工作?
  不是所有的求职者都能够自我市场就业找到工作的,求职者应该想到寻求政府办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的帮助。
  近年来,上海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每年介绍成功人数都保持在20万人以上,无论是硬件(服务设施)还是软件(管理服务水平)都处于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水平。
  自从2001年,公共职业介绍信息实现全市信息联网之后,又分别于2003年4月2日和2005月5月8日相继开通了“上海专业人员招聘网”和“上海公共招聘网”(http://jobs.12333.gov.cn)。
  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也许会有求职者问,如果我实在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千万不要坐在家里待岗,更不能想不开,年轻的求职困难人员更不能心安理得地成为“啃老族”。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及时向政府求助,政府不会对失业者不闻不问。居委会、街道、职介所都是可以寻求求职帮助的好去处。

■相关链接  
  • 严守权
  • 李海洋
  • 包 仁
  • 汪云生
  • 汽车类专业
  • 中秋佳节大礼:十大月饼高校
  • 求职八问 就业有道
  • 六类人最易下岗
  • 青海为提高就业率 城北订单式培训让更多人上岗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