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末,省残疾人就业中心揭晓我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结果:截至2004年底,我省中直、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年检在职职工人数100万人,应按比例安置残疾人1.5万人,实际安置9000人,缺口达40%。 校正对残疾人工作能力之偏见
李雪峰在大庆残疾人康复中心实习已经快4个月了,尽管他本科毕业已经1年多了。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了肢体残疾的他,有着深深的焦虑,因为即使是一份实习工作,也是他的第一次工作体验,未来之路茫然没有着落。
李雪峰2004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是优秀毕业生,在校时曾多次获得奖学金。毕业时的多次应聘中,用人单位看他的简历都很满意,但屡屡止步于面试,原因不言而喻。无奈之下求助于大庆市残联,也仅仅是找到了现在的实习工作。
李雪峰在实习中焦急地等待着。
像李雪峰这样的人还有许多。据省残疾人就业中心负责人介绍,有些单位以种种理由拒绝安置残疾人,如残疾人形象不好,还有些单位说没有适合残疾人的岗位。省人大代表、中残联肢残人协会副主席、省残联副主席杜仲告诉记者,我省的一些高等院校拒绝残疾人报考硕士研究生,理由是怕影响学校的毕业分配率,这是一个不成为理由的理由,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残疾人就业的艰难。还有一些用人单位对残疾人工作能力在认识上抱有一定偏见,总体来说,我省的残疾人就业压力非常大。校正“按比例就业”保障机制
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的就业之路是窄而又窄。
据省残疾人就业中心负责人介绍,按照省政府1999年6月1日实施《关于黑龙江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的相关规定,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集体经济组织及中直单位,均应当按本单位在职职工总人数的1.5%%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鼓励城乡个体工商户安排残疾人就业。各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和帮助残疾人集体从业、个体经营,并按照国家规定给予税收方面的照顾。未安排残疾人就业和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单位应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杜仲说,有些用人单位宁愿缴纳保障金,也不愿安置残疾人就业,用他们的话说,接纳残疾人是一种累赘。
事实果真如此吗?
省医院副主任药剂师齐建强,因患小儿麻痹症造成左下肢残疾。1987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佳木斯医学院药学系,成为国家放宽残疾人高考政策后受益的第一批残疾人大学生。1991年本科毕业的齐建强又一次成为幸运儿,被顺利地分配到省医院工作。他在工作中非常努力,多次被评为单位的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在抗击“非典”的工作中,他一直工作在最前沿,连续工作20天未休一个班,被单位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他先后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12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6篇,完成一项省科委攻关课题……
李冬郁,是和齐建强同年分配到省医院的一名残疾女大学生,从事财务工作。李冬郁表现得同样出色,她一年干的工作顶得上几个人做的工作。
杜仲说,政府实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制度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安置更多的残疾人就业。一些单位的工作岗位如收发、话务员、电脑微机操作员、质检员等并非完全不适合残疾人。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实在是不该有的社会现象。校正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
杜仲说,残疾人非常珍惜劳动的机会,往往不很计较劳动条件,因为他们渴望人们给他们机会证明自己,回报社会。而高学历残疾人也有可能遭遇到一定程度的隐形歧视。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建筑系2002年录取了硕士研究生张屹,他是牡丹江自学成才的残疾人大学生。然而今年毕业时,我省很多用人单位都不肯接收他,最后他被中国农业大学建筑设计院录用为设计师,两个多月来,他对工作非常认真刻苦,表现很出色,现在爱人和孩子也都安置到了北京。此类的人才流失,对本省来说是一个遗憾。
美术系教授盖景福,是哈尔滨学院(原哈尔滨大学)美术系惟一的一个正教授,而且是国务院政府津贴享受者,但在当年考了5次大学,4次因为轻度残疾被大学拒之门外,最后一次被哈尔滨大学美术系录取,毕业后与哈尔滨天鹅饭店签了协议,业绩非常突出,成为广告公司经理。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并多次获奖。工作了5年,得到社会的认可后,盖景福又回到了当年曾拒绝过他的哈尔滨学院,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关于残疾人就业,杜仲建议,对残疾人的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是一个新的课题,各级政府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利用残疾人劳动就业保障金培训残疾人提高技能。传统的培训如时装裁剪、修表、修电视等修理行业,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应该培训一些高层次的职业技能,如电脑、软件等。杜仲说,在其他省、市看到有盲人做调音师,调音效果很好,有肢残女孩做速录师,这是工资很高的行业,再如字画装裱等,这些技能的培训对残疾人的就业都会有一定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