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的发达地区,是不少人心中神圣的殿堂。它们华丽的城市外表,紧张有序的城市节奏令不少人心驰神往。通过对郑州大学中文系二十多个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的调查,记者发现,他们有的赞成去这些地方“镀金”,有的更情愿留在内地一些城市积累经验,然后到这些城市大展拳脚——
留守者:要砍柴,先磨刀
上海,就是淘宝地,去上海就是去大展拳脚,淘取珍宝的理念影响着无数的人,同时无数的人也因此不敢涉足上海滩。现在某一小报社任职的胡杨(化名)就是这种心态。
在采访中小胡说,上海的消费水平高,生活节奏快,自然自身的优胜劣汰原则也不允许跟不上节奏、没有贡献能力的人很好地生活在那里。他认为自己现在不适合上海的理由有两点:首先,刚毕业的自己没有经验。在那个人才成堆的地方自己只能算“三脚猫”的角色,还不如在中部或者西部城市成为一个单位的中坚力量。通过三五年的历练之后,自己有了更强的能力和丰富的经验,再去上海等城市一试身手。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再说,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好,如果现在去上海,自己的工资可能刚刚能维持自己的花销,没有能力为家里分忧。
被调查对象类似小胡这种“要砍柴,先磨刀”想法的占70%左右,以男生居多。在求职中“求稳”的心态,让他们在内地默默地努力着。相对的,希望自己去上海闯一闯的被调查对象以家境稍好点的女生为主。
勇闯者:先镀金,再发光
当吴然(化名)被上海的一家药品公司录用做策划后,她说:“这样好的机会,不能放弃的。”面对每月1200元的工资,她说,上海的消费水平远远高于郑州,在郑州每月1200元的工资可能会省下600元作储蓄,在上海可能只够吃饱穿暖,但是没有关系,她家里的人现在也不用她挣钱养活。“我先来见见世面,镀镀金,过一段再回郑州,最重要的是因为上海等城市先进的企业意识在郑州等内地城市是不容易见到的。企业意识、观念可能在上海等城市风靡了一两年后才会出现在郑州等城市中。如果能在上海镀够金,再回郑州工作的话就会很轻易地占领主导地位。”吴然很自信地说。
据了解,这次同吴然一起去工作的共有6名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良好的环境才能塑造优秀的人才,虽然这次去上海在物质上没有优厚的待遇,但是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即将在这个“高级训练场”里的所得让他们进行了这次无悔地选择。
有关人士称:仁者见仁
一位多年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说,像北京、上海、深圳等比较发达的地区,应该既是“淘宝地”又是“训练场”。说它是“淘宝地”是强调它生产力发达的层面,说它是“训练场”是从它脑力劳动中较低的层面来讲的。发达的地区需要高水平的工作人员来与它匹配,这是优胜劣汰的结果。但是发达地区也必然会有处在最底层的人才,否则其人才结构就不会健全。一般来说,良好的大环境对于一个人的积极成长是有很大影响的,虽然当时他自身的小环境,比如经济环境等可能会不是很好,但他学东西的时间周期将远远小于其他人,这样他在返回不发达的城市后,同比相同年龄或工作年限的人,他们经验就比较丰富了,他们的薪水也相应较高。另外的一种寻求“稳妥”的发展道路是比较传统的,是脚踏实地的。等他们有相应的经验后,他们去发达地区就会获得相对稍高的薪水,再学习时,也比较容易掌握新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