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电 经过13个小时火车的颠簸,参加生存模拟实践的15名上海大学生于昨天上午9点半抵达北京。经过中午短暂的休息,这些学子们不顾旅途的疲劳,马上投入到求职“战役”中——每人要依靠150元在北京生存15天的目标给了他们很大的压力。可是经过一下午忙碌,只有一名队员找到了工作,其他人均无功而返。其中一个小组的两名成员8次求职均被拒绝。
8次求职被拒绝 女生想家了
记者昨天全程跟踪其中一组队伍,参赛队员是华东理工大学大二学生朱圣华和上海理工大学大二学生任蔚中。任蔚中是参赛队员中唯一一个非华东理工大学的学生。任蔚中表示,觉得这次大赛很有挑战性,也就一起报名参赛来到了北京。
不过现实却没有任蔚中估计的那么乐观。昨天下午,她和朱圣华根据报纸招聘信息,先后到王府井大街等地方求职,均被拒绝。在求职的单位中,既有一般的街头小饭店,又有各种劳动服务公司,甚至还有游艺城。拒绝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例如认为他们普通话不够标准、工作时间太短、没有暂住证等等。
任蔚中说,这是她第一次参加类似活动,经过昨天的实践,觉得找工作的确很不容易。从没单独离家这么远的她表示,开始有点想家了。不过她还是倔强地表示,会坚持到最后的。本来打算在下午6点半结束时坐地铁回到住宿的地方,可经过一番考虑,他们又决定走着回去———一方面能够省下坐地铁的3元钱,另外一方面步行时可以再看看沿途有什么单位需要找人。
回去的路上,任蔚中小组遇到了另外一组的队员,那组队员表示,他们也被拒绝了七八次。
去京前未雨绸缪
带来第一份工作
史萍是队员中第一个找到工作的,她的小小成功与之前在上海的周密准备密不可分。
史萍说,还在上海的时候,她就查询了专门的招聘网站,从上面了解到北京哪些公司正在招聘短期兼职,她把这些资料都带到了北京。昨天下午,她就通过这些资料去参加面试,结果成功地获得了一份工作,到商场担任促销小姐,每天工资为30元到50元人民币不等,外包一顿午餐,如果卖出东西还能获取提成。
虽然不是期望中的“智力活”,但是史萍表示已经很满意了。她说,毕竟刚刚到北京,能够找到一份工作是最重要的。
其实不少队员在去北京以前都已经预先做过“功课”。邵昌浩说,他从51job上预先查询过北京需要哪方面的人才,北京有哪些职业介绍所,具体又在什么位置,一到北京以后就可以有的放矢。
虽然事先的准备不一定马上就能找来工作,但没有准备是万万不行的。有一组队员事先对自身所长没有明确的认识,明明是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却跑到商业街来找“饭碗”,最后一天下来毫无收获。
“脑力活”难觅 做好刷盘子准备
本次大赛鼓励队员找“脑力活”,而且客观条件也不允许他们只“出卖力气”。每个学员只有150元启动资金,可是每天住宿费用就要40元,加上来回交通开支、饮食消费,一天至少要50元,如果单纯依靠省钱或是刷盘子这样的体力活是赚不回来的。面对严酷的现实,一些同学表示,实在不行就准备从刷盘子做起,先过渡几天。
英语专业出身的任蔚中说,开始她是希望能够担任会展翻译的,可是最近是会展淡季,工作难找,于是她就找其他的工作,原来以为只要放低姿态,找份普通的工作应该问题不大,谁知道还是到处碰壁。现在的她表示,先放弃自己所长,做好了刷盘子的准备,总比什么工作都没有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