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用人单位听到我是应届本科毕业生,连基本情况都不问,就叫我回去等电话,这就是婉拒。”即将毕业的长春某高校的林同学在一个星期内已连跑了三四场招聘会,但一直没接到用人单位的回话。在吉林省内高校连日来举行的招聘会上,不少用人单位在选用人才上实行“拿来主义”,虽未公开宣布不录用应届本科毕业生,但总有这样那样的门槛阻拦他们的就业路。
12月3日是长春市多所大学集中举行毕业生就业洽谈会的日子,在招聘会现场,记者向多家用人单位人力资源主管了解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受青睐的原因。某公司主管告诉记者,大学生不受“青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严重脱钩,学生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而学校招生就业负责人则认为,学校只负责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企业过分要求本科生是“通材”并不现实,企业要为学生的再培训“埋单”。
长春市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认为,学校招生时,对三四年以后的人才市场情况很难把握。企业可以吸收在校生进入企业实习,在此期间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高校和社会要共同完善创业体制,实现学生自主创业。他表示,部分企业“拿来就用”等急功近利的思想是行不通的,企业有责任和义务对已聘用的毕业生进行再培训。也有部分高校负责人对当前高校课程设置提出了质疑:部分学校看到别的学校开设的新专业招生形势较好,就盲目上“项目”,在该专业市场饱和后,又碍于“面子”继续招生,造成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高校应该合理规划专业,停办市场需求很少的专业,安排毕业生分层次就业。
“经验是指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工作经验则是先有工作,后有经验。而毕业生刚走出校门,还没有工作,哪来的经验?每一个人参加工作,都有一个从没有任何经验,到逐渐 熟悉,再到工作经验丰富的过程。如果你也这样要求,他也这样要求,势必有大量的学生被挡在就业门槛之外,他们将无法获得工作机会,从而无法积累工作经验。同时,用人单位只招聘有经验者的良好愿望也就会落空。”吉林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工作处处长孙维杰认为,对就业经验的歧视会造成恶性循环。
“学生的实践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紧贴市场需求的专业。”孙维杰还为治疗“拿来主义”开出了一剂良方。他表示,学校首先要在专业设置上花功夫,抓住市场热点。另外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学校要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两手抓。用人单位在对待应届大学生的观念上也应有所改变,多给年轻人机会,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往往可塑性更强。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之余,要多到专业对口单位实习,增长工作经验。(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