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机会少
“对不起,我们目前的招聘计划里没有你这个专业。”听了这句话,历史专业的小马只好垂头丧气地离开了这家用人单位的咨询台。由于招聘单位的许多岗位都与她所学的专业不对口,所以提起自己的就业前景,小马十分担忧。
针对这种情况,姜主任建议,大学生在求职时不要强求专业对口,而应积极主动地给自己创造机会。“现在不少大学生的主动性差,看到用人单位不需要自己所学专业的人才,或听到用人单位说人已经招够了,就马上退缩回来。其实,在求职时,只要觉得这个职位适合自己,就应主动联络,积极结合对方单位的特点来推荐自己的优势。”姜主任说,有时候,跨学科人才视野更宽,可塑性更强,是有一定优势的。
不拘小节损失大
“一些学生在与用人单位的接触中常常忽视细节,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如有的学生着装非常随便,让人觉得对对方不够尊重,有的学生则刻意装扮自己,扮成熟,扮老练,与其学生的身份不相符等等。”
除此之外,姜主任还指出,由于现在大多数毕业生是独生子女,做事爱以自我为中心,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也常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而正是这些细节反映出了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有的同学在与负责招聘的老师见面时,不注意基本的交往礼貌,开口就称‘喂’。”姜主任说,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在与人交往时,首先该学会的就是基本的礼貌和对他人的尊重。面试的老师常常从开始见到学生起就会注意他们的言行举止,如怎样打招呼、递简历以及谈话时的语气、举止等等,因为从这些习惯与细节中往往能了解一个人内在的修养与素质。
盲目赶场效果微
长春、沈阳、哈尔滨……这一个多月来,研究生毕业的小庞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高校与各城市的大型招聘会之间,自己的兼职工作也因此不得不中断,每天疲惫不堪,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像小庞这样,听说哪里举办招聘会就赶去现场,不管来的招聘单位有哪些,力争做到场场不落,这是目前不少毕业生的生活状态。
这样的奔波赶场不仅让学生们感到十分疲惫,更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实习。这种忙于赶场的求职方法犹如有病乱投医,姜主任并不认可。“这样针对性不强的盲目赶场,其实使学生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也影响他们上课。”科学的做法是,在应聘前,学生们要明确自己到底想去什么样的单位,再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参加招聘会。同时,还要尽量先了解一些相关用人单位的情况,做到知己知彼,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单位。如果对用人单位一点儿都不了解,而是在现场盲目发问,同样不会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诚信缺失前程毁
在求职过程中,政法学院毕业生小吴得到了一个让他终生难忘的教训——本来已达成意向的用人单位因为发现他在简历中做假,坚决表示不会聘用他。为了能让自己成为用人单位眼中难得的人才,只在学生会担任普通干部的小吴,在简历中把自己写成“担任过学生会主席”和“曾被评为‘某市十大杰出青年’”等等。起初,用人单位对他很感兴趣,可后来,对方对一名在校大学生能获得如此殊荣产生了疑虑,便找到学校进行核实,结果发现这些都是小吴自己编出来的。缺乏诚信的小吴不仅因此丢了工作,而且还使自己的声誉一落千丈。
为能与他人竞争,一些学生违背诚信,在简历中给自己的成绩和经历“贴金”、造假如今已屡见不鲜。为此,姜主任提醒广大毕业生,在求职中真诚是十分重要的,缺乏诚信是用人单位不会原谅的一个错误。现在,用人单位很重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诚信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体现。纸是包不住火的,现在许多学校都为用人单位提供了“诚信查询”服务,因此,在简历中造假是逃不过用人方眼睛的,即使个别人能侥幸过关,也将给自己未来的工作埋下隐患,最终只会自毁前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