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基础教育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离开北大清华再高考 职业考生为牟奖金?
来源:四川在线     2007-6-20 12:56:0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消息  网络上日前正流传一则“四川南充惊现职业高考考生清华北大反复退学牟取奖金”的帖子,一时间跟帖如云。这名考生究竟是何方神圣?是否真有人在幕后为他反复参加高考牵线搭桥?面对诸多疑问,记者接连几天一直试图与当事人张某以及其就读的几所学校采访求证,力求还原事实真相。  

  A 网络热帖

  离开北大清华只为高额奖金?


  正在网络热议的帖子称:2007年高考在万众瞩目中结束了,正当南充考生们焦急地等待高考成绩揭晓之际,一消息震惊了考生们:一名职业高考考生反复从清华、北大退学,以牟取高考奖金。一时间,斥责声充溢南充的大街小巷:“现在的学校竟然可以买学生考高分了!”“太过分了!四川50万人高考,北大、清华加起来一年在四川才有两百个指标,他进去就退学,北大、清华硬是被戏弄起耍嗦?”

  网友还清楚地介绍了该学生的情况。如今改名为张空谷的考生原名张非,2003年在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参加高考,被北京大学录取。次年,该生被北京大学退学返回广安。南充一所民办学校许以重金,将他挖到该校参加2005年高考。张非“不负重托”以703分的好成绩并列南充市理科状元,学校为此向其颁发了10万元重奖。同年,张非被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专业录取。随后,张非向清华大学提出了自动退学的申请,改名张空谷,回到南充,又以南充另外一所民办学校学生的身份参加了2007年的高考,他的高考报名号为071110116××××,2007年高考估分高达680多分,再入清华、北大不成问题,又将轻松获取一笔不菲的奖金。


  B 深度调查

  离开清华 因为不喜欢所学专业


  获悉此事后,记者展开了为期数天的艰难采访,力求还原事实真相。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张非曾四次参加高考,先后被北大和清华录取。张非以前的老师和同学都评价说,他很聪明,成绩很好,也很听话。还有人认为,他是因为网瘾严重而受害,反复考试并非为了牟取高额奖金。张非原来的班主任老师还希望,大家应该关注这个孩子的前途,不要把他毁了。

  2003年他考入北大

  参考学校:岳池一中

  奖金:3000元 退学原因:“几科不及格,被退学”


  记者采访的第一站是张非最早参加高考的岳池一中,岳池一中的张老师告诉记者,1999年至2002年,张非在岳池县中学读高中,当时他只想读北京大学。2002年第一次高考时,不知是什么原因,张非没考好,没能考上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

  2002年9月,张非到岳池一中复习,准备来年再战。在2003年的高考中,张非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为此,岳池一中奖励了他3000元奖金。

  张非以前在岳池一中的班主任陈技池老师告诉记者,张非学习成绩很好,人特别聪明。但他的组织纪律观念不强,有点我行我素。“张非考上北大后,我专门给他做过工作,叫他改正我行我素的习惯,不然早晚要被北大退回来。结果不幸被我言中。”陈技池老师非常惋惜地说。陈老师还说,他知道张非参加前三次高考,但张非又从清华大学回来再参加高考,他就不知道了。陈老师还希望大家帮助张非,让他看看心理医生。

  还有老师称,张非在北京大学读书时,爱好打游戏上网,“好像是有几科补考,后来北大就将张非退回来了!”

  2005年他考入清华

  参考学校:南充十一中

  奖金:10万 退学原因:“不喜欢所学专业”


  昨日,记者来到2005年张非在南充读书的白塔中学新校区(原“十一中”)。学校有关负责人易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从清华退学,我们也是5月份才听说,当时打电话到清华大学核实,证明确有其事。听说此事后,学校很多人都为他惋惜。”

  易某称,2005年,他知道张非此前上了北大,至于什么原因回来的不是很清楚。

  在学校一位后来成了张非班主任的蒲老师的引荐下,张非于2004年七八月份到了该校补习班补习。张非来的时候就喜欢上网,经常沉迷于网络,进来时成绩并不是很好,后来在老师的帮助教育下,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好,到高考时夺得了南充高考状元,被清华物理系数理基础科学专业录取。

  在学校操场边,记者在一块宣传栏上看到了张非当年辉煌的“影子”,虽然2年快过去了,但宣传栏里关于张非的图文介绍清晰如初。夺得状元的张非手持10万元奖励,笑得一脸灿烂。“至今还留着,主要就是为了鼓励现在的同学。”易某称。

  易某还告诉记者,十一中与白塔中学联办后,张非当初的班主任蒲某到了南充十中,后来,张非从清华退学后也去了十中读书考试,并改名张空谷。对于他为什么离开清华,据称是因为张空谷不喜欢所学专业。

  2007年再冲击名校

  参考学校:南充十中

  高考前景:估分600多,或被名校录取


  随后,记者联系上了张非在南充十中的一位同学,同学证实今年参加高考的张空谷就是张非,他是今年春节后来到学校的,当时还不知道他已经到北大清华去走了一圈。后来听说此事后,大家都觉得他很厉害。对于今年张的高考估分高达680多分的说法,同学们表示没有准确数据,但超过600分没有问题,进入名校也毫不意外。

  在南充十中,记者联系上学校陈校长。面对是否用重金将张空谷挖来的质疑,陈校长表示,张空谷是因为不喜欢在清华大学学的专业才回来的,到十中来读书也交了相关费用。陈称,学校当时也考虑到了让他来读书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张空谷的父母哭着说好话要求来读书,学校最后考虑到他本人已不是清华的学生,并且自愿,所以就收了进来。对于外面传闻的用重金激励一事,陈校长说绝不会有此事,同时表示张空谷肯定不是为钱而考的考生。

  记者试着联系张非以前的班主任蒲某,但被告知蒲某不在学校,手里也无电话。

  张非印象

  他,唯一的爱好是上网


  在2005年张非考中南充理科状元时,本报记者曾采访过张非。当时,张非对记者称:“上网是我的唯一爱好,我们不能将网络视为洪水猛兽,科学上网就是好!”那时,张非在记者面前多次给网络正名。

  为了再次与张非面对面,记者从南充十中的一位同学那里得到了他的电话。当记者拨通电话后,一位中年女士声音传来,问记者找张非有什么事。当记者说明来意后,该女士很快挂断了电话。随后在接下来的多次联系中,该电话被告知停机。

  多方走访后,记者获悉,张非曾在岳池县大佛中学读初中,而他的爸爸张道益就是大佛中学的老师。昨日下午,记者通过种种办法试图联系上张道益,均未成功。大佛中学一位老师透露,张道益老师平时也不愿提及此事。

  最后,记者打听到了张老师家的电话。昨晚,记者终于拨通了张道益老师家的电话,接电话的是张非的外婆。她称:“张老师外出了,要三天才回家。”说到张非高考的事,张非的外婆很气愤地说:有的人说张非高考搞了钱,哪有这回事,乱说!本报记者李罡汪仁洪

  网友热议

  他应该引起教育部门反思


  昨日,当“职业考生”一词曝光后,立即在本报省内版读者Q Q 群和网络B B S 引起了轩然大波。对于“职业考生”张某的离奇故事,网友有不同的态度:或鄙夷,或同情,或愤怒……

  余勇可贾: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广大学子都把高考作为实现自己梦想的一条神圣之路,而他却把高考作为赚钱的工具,这与教育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

  嘉陵春晓:应该引起社会,特别是教育部门的反思,因为这暴露了现行教育制度下存在的漏洞。

  哗啦啦地飞:在教育产业化的大环境下,各级政府和学校纷纷加大了对优秀考生,特别是对于考上名校的考生的奖励力度。在重金的诱惑下,个别学生难免成为职业考生。

  1545吴锟:职业考生的出现也从侧面说明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少名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难免有一部分考生为了眼前实实在在的利益,而放弃梦想。

  圣经:不好评论,是存在就是合理还是生活决定一切?

  蕃薯藤:这么有把握年年考清华、北大?!!这老弟也太有才了吧!

  f 1y i n g s n o w :第一,这人太有才了!第二,学校太恶心了!第三,教育体制太不完善了! 记者丁伟



  无意识下的“教育牛虻”  

  面对“职业考生”现象,我们似乎不应该过多地责备考生本人,毕竟,退学和重考是考生自己的权利。虽然这种现象对其他考生而言,显得极不公平,但“职业考生”没有像作弊一样突破“游戏规则”。

  这一现象首先将批判的矛头集中在了各学校争夺高考状元这个问题上。正如相关人士断言的那样:高中教育成为了最赚钱的行业:吸引尖子生入校,保证“金榜题名”的高效率,“借生显校”吸引更多生源,最后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然而光停留于这个表层原因并不够,真正需要反思的,是我们愈来愈迷失的基础教育目标、高考导向,以及由此导致的畸形的培养模式。

  几年前,关乎于此的讨论此起彼伏,现如今,包括教育本身以及关注教育的人士,仿佛进入了阶段性的疲惫期而变得愈来愈麻木。“职业考生”就像牛虻一样叮入了那根逐渐麻木的神经,骤然间一个激灵般地促使我们再次收回转移了的目光。诚然,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时代,任何行业或者群体,都不可能确保没有“另类”的出现,但只要是法制规则框架中的行为,“另类”往往要依赖于主流价值观的脆弱和式微。

  就笔者掌握的资料,仅2005年一年间就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惊讶的考生现象:广东省267人高考数学得零分;南宁太多的准大学生补学“生活自理课”。另一方面,中科院研究生“神童”魏永康和王思涵相继被退学……这些与“职业考生”现象相结合,或许可以看清我们基础教育的本质。

  回望高考指挥棒指引下的基础教育,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中学……社会的宣传、家长和教师的所有努力,无一不为孩子考上大学而展开。在此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忽视甚至干脆忘记了孩子们的情商教育,从多元化培养模式变成了一元化的智商教育,甚至是完全的应试教育。在这惟一指向是考大学的体系中,你还能够收获其他能力吗?你能有理由要求孩子在高考后就长大成人吗?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一个人的成功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智商因素而是情商因素,前者占20%,后者占80%,甚至认为“智商决定录用,情商决定提升”。以此来看频繁退学又屡次中榜的“职业考生”就不难理解了:他接受的完全是“智商教育”,所以能够“录用”;但因为缺失情商教育,根本不能理解进一步“提升”的价值和必要。

  “职业考生”是对教育的调笑和嘲弄,虽然这种嘲弄可能并没有鲜明的指向意识,而仅仅是为了奖金,但正因为无意识,才尤其可怕,更发人深省———我们到底是为了培养具有“知识力、生产力和公德心”的“全面的人”,还是培养考试机器?

  (作者系河北职员)  □燕农
■相关链接  
  • 十名温州中学学子“保送”美国加州州立大学
  • “基础教育论坛”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支招
  • 上海停办高自考助学脱产班
  • 海南免费师范生须承诺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
  • 河南:采取多项有效措施稳定高校食堂饭菜价格
  • 东方早报:高等教育的计划怪圈
  • 走近泰国高校 看泰国高校的教育体制和资源环境
  • 政府对高等教育要“少保多放”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生给教授教学比赛当评委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