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福建永安、连城等地采访时了解到,一些地方中小学班主任迫于关系压力,给有背景的学生安插各种班干部头衔,导致班干部严重“超编”,引发各种后果。有关人士呼吁,家长不应助推孩子的“官本位”崇拜,使孩子的心灵受到污染。林老师是福建三明市永安三中初一某班的班主任,她告诉记者,班上共有52名学生,班干部竟然多达22名。(11月11日北京晨报)
当我们在努力制止买官要官风的时候,今天看到这样的新闻,十分慨叹,学校是社会的缩影,买官要官风已经刮到学校的班级了!
这不是个别现象,这种现象在许多地方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送礼讨官,讨好座位已经是一些学校班级工作中的潜规则,家长为什么要送礼给孩子讨个官,一方面是因为社会有买官、要官风,依次类推;一方面是因为想让孩子有个官做,得到一种锻炼,为将来做官打基础,实际上这是一种畸形的人才培养观,同时,也是官员特权腐败的巨大诱惑导致,总之,折射了我们社会腐败的“深入人心”,让人警醒!
难道,我们的学校班级管理没有原则吗?当然有,班级干部应该是通过民主选举公正、公开、透明选拔的。那么,为什么班主任竟然又指定这么多“超编官员”呢?我们不排除有个别班主任对金钱的贪婪,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一种生存潜规则在作用,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作为老师,同样要在社会上生存,他有各种私人事物要处理,而现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使他也要建立自己的一个关系网络,于是班级干部成了建立自己特殊关系网工具,于是,这种现象就悄然被演绎扩散了,而演绎的根源实在是社会原因。
或许有人说,为人师表的教师怎能连这一点教育原则都没有?学校领导就不去管吗?当然,在具体工作实际中,学校领导肯定会大喊阻止,并且要制定出各种制度,推出各种举措,但却无改变教师的务实思想,教师不是超然物外的人,生存第一是永恒的原则,真正不被社会污染的人当然有,但绝对是少数,我们不能拿少数人的标准去衡量多数人,这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必须挖掘出大多数人的思想根源才行。
问及此现象的后果时,老师们反映,凭关系当上“干部”的孩子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心理优越感,甚至相互攀比,而老师也因此知道哪些孩子家境好、关系硬,在教育工作中难免有所顾忌和偏差。另外,关系“干部”多了,也会给其他孩子造成不良影响,这种结果是必然的,但如何解决呢?当然,要靠学校的大力整顿,提高教师素质,学校也只能这么做。但是家长的工作如何做呢?学校应该是一片净土,她是社会人才的摇篮,如果连这块净土也被污染了,难道只怪学校的防御能力差吗?我们更要做的似乎应该是把腐败的病菌彻底清除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