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学毕业生袒言,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过程,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事,除了知识,似乎应该还学些什么。“现在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缺少的东西太多。”职业发展与人生规划咨询专家表示,很多人没有明确的就业意识,比较盲目,学得多,但用不着。“要有明确的就业方向,这是一种人生哲学,到底是选择读到博士还是读到大专或者退学,核心就在于你想干什么。”
走上工作岗位前,应该做好以下准备:第一,就业前要培养敬业精神。无论这个工作你是否喜欢,要做就一定要做好,因为你拿了钱,就要对得起这份工资,可很多大学生没有这个概念。
第二,就技能来说,大学设置了很多基础型课程,但在应用型学科方面不重视,造成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差。这一点,国外做得不错。国外孩子对今后的职业规划非常明确,读书就为了实用,一些高中生对自己将来的就业都有明确的目标,很早就开始准备了。
目前很多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做得最多的事情,是如何帮助学生找到工作,但很少会教如何去适应工作。因此,毕业生的心理状态、实际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出现不适应,用人单位和学校都有责任。学校不能发了毕业证就不管了,可以在实习或勤工助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培训,使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