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的独臂少年朱建君,今年高考以571分的成绩被宁波大学数学系录取,成为宁波市今年考入重点大学的惟一一名残疾学生。
由于家境贫寒,朱建君通往高校的道路是一群好心人用爱心捐助铺就的。昨天,朱建君告诉记者,由于爱心资助超过了他的实际需要,他决定在保证自己学费的情况下,婉谢每年6000元的社会资助,把这些捐款转赠给比他更需要帮助的优秀贫困生。
他说:“我和别人没什么不同。现在我读大学所需的钱已经够了,余下的这些钱应该帮助更多人。我非常感谢所有关心我的好心人。”
我要靠读书改变命运
宁波大学3号宿舍楼6楼,记者敲开虚掩的房门,看到一个大男孩儿轻快地从上铺跳下来,他的左手袖子空荡荡的。
这就是朱建君。
面对记者,小朱腼腆地笑着。他说:“不熟悉我的人,都觉得我很乐观。其实,熟悉我的人都了解,我挺内向的。”
小朱是宁波慈城人,5岁那年,他因一场车祸导致左手臂粉碎性骨折,被迫高位截肢。“其实,我从来没感觉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小朱说:“小学的时候,我和其他同学一样喜欢玩,很调皮。一直到初三,才开始认真学习。”
就是为了“和别人一样”,小朱付出了比其他人更多的汗水。
小朱的高中老师李尚榜告诉记者,小朱读书相当用功,每天早上6点15分是学生起床时间,小朱几乎都是第一个出门,他跑步之后,就带着早餐到教室晨读,“我们班级里有个同学负责开教室的门,可每次他去的时候,小朱都等在那里。朱建君曾告诉过我,他只能靠读书来改变自己命运。三年的高中学习,他三次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三次获得奖学金,2004年他以最高得票被评为‘第十三届最佳宁中人’,这非常难得。”
小朱则说,高考自己发挥不好,但他一定会坚持不懈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对未来,他还有更高的期望——考研读博,在学习的道路上改变命运。
他懂事得让人心疼
“我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我只是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小朱告诉记者,自己会做饭、洗衣服,也能骑父亲“改良”过的自行车,但还是有不少事情需要同学帮助,“我自己没法做的,都会主动请求帮助,比如系鞋带,或者洗大件的衣服;如果自己能做好,就自己去试。”可在同学、老师的眼里,小朱却非常要强。“我曾经仔细观察过他,为了省钱,他用的是钢笔,需要灌墨水。我发现他每次都是用嘴巴咬着笔杆,单手旋开笔再灌水;他刷牙,也是用嘴先咬着牙刷挤好牙膏再刷。我试过,这样做很难很难。” 李尚榜老师告诉记者:“我专门安排两个同学,让他们多关照小朱,但我也叮嘱他们,小朱自己能做的,你们千万不要硬帮,因为我知道,他很要强。”
“这个孩子是宁波中学最乖的孩子,很懂事,很省心,读书相当用功,自己也很要,而且生活上这么乐观,很难见到。”李老师说,“高中的时候,学校食堂是让小朱免费用餐的,但他几乎每次都吃得很简单;学校每月给他150元的生活补助,他不是买书,就是交给母亲。”
李尚榜老师悄悄告诉记者:“我看到小朱转赠捐款的报道非常感动。其实,宁波中学的老师同学也为他捐了钱。但我希望等他最需要的时候再交给他——毕竟,他将来可能要读研究生。”
欧航是朱建君高中阶段最要好的朋友。欧航告诉记者,朱建君从来不吃零食,最奢侈也就是饭后买一瓶矿泉水来清清口。”
记者曾邀小朱一起吃午饭。站在宁波最常见的快餐店门口,小朱说他不知道这家店好不好。后来,我才知道,他是真的不知道——从小到大,除了惟一有一次同学请客,他几乎没有在外面吃过饭。
午饭时,小朱只挑了最便宜的海带炒豆芽和紫菜虾皮汤,看到记者为他挑的虾和白切鸡,小朱连说“破费”了。
转赠决定得到父母支持
“父母并没有告诉我他们到底收入有多少,但我能感觉得到家里不富裕。”小朱说,他家的经济条件在当地农村属中下水平。”
记者专门来到他的家。在宁波慈城农村,这是一幢普通的二层小楼,墙面是普通的马赛克,地面是水泥浇铸的。这就是朱建君的家。他的父亲告诉记者,这地面原本是黄泥的,前些年刚浇上水泥。
一台21英寸的彩电,是这个家里最好的电器;除此之外,大件的电器,就只有电冰箱。
小朱的父亲是当地一家工厂的临时工;而他的母亲,自患乳腺癌进行手术切除后,一直卧病在床,平时只能做点轻松的家务;小朱还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弟弟,全家只能依靠父亲微薄的收入生活。
小朱的父亲告诉记者,这个孩子从小就很有主见,虽然家里经济是比较困难,但得知孩子决定把人家捐的钱让给贫困生,他们还是很尊重孩子的决定。“他说够了,我相信他。”
朱爸爸说,小朱知道家里的情况困难,所以很少提要求,“他读高中的时候,100元生活费能用很久”。
没钱上大学的滋味,我懂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家境贫寒的孩子决定让出每年6000元的捐助款,去帮助别人?
“没钱上大学的难处,我最了解。”小朱告诉记者,“我算过了,母校宁波中学帮我申请到了每年6000元的‘福的’基金,江北区残联每年会资助我4000元,还有一些好心人捐助了5000元现金。除去每年6500元学费,剩下的钱应该够生活费了。即使不够,我也不能完全依靠别人的资助生活。毕竟,还有人比我更需要这些钱。”
他带着孩子般的喜悦告诉记者,暑假里,他曾做了一段时间家教,赚了800元钱,可以作为这学期的生活费。
朱建君说,在过去的艰苦岁月中,一直是来自学校、社会的帮助支持他走过来,如今又是大伙儿的爱心帮助他踏入大学的校门,他不会辜负好心人的期望,将来要用知识回报社会;家里现在虽然有困难,但等他长大了,他会想办法赚钱养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