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新闻热线与中百仓储联合举办的“2005年暑假在校贫困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圆满结束,昨日,21名大学生受到表彰和奖励。
此次活动从7月11日至8月20日,31所高校的142名大学生,分别在中百仓储的18个卖场担任销售员、理货员、收银员、管理员等工作。
经过层层选拔,武汉大学付学燃、武汉科技大学敖振环、湖北经济学院周亮3名同学被评为“勤工俭学明星”,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生万慧明等18名同学获得“优秀学员”称号。
收获,超越了金钱
记者管菁 实习生蔡木子 孙丽 通讯员李睿
7月11日至8月20日,本报新闻热线和中百仓储联合举办了“为在校贫困大学生提供暑假勤工俭学岗位活动”。昨日,中百仓储和大学生们不约而同地表示:收获很大。
“一开始就有尊严感”
7月7日,本报刊登与中百仓储联手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暑假勤工俭学岗位的消息,从清晨到下午,数百名大学生踊跃报名,分别来自31所高校。当天下午5时30分报名时间截止后,报名电话仍络绎不绝。
中百仓储花3天时间对符合条件的142名大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并与学生签订《社会实践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承诺优秀者有机会成为中百仓储正式员工。
曾勇是武汉工程学院2004级学生。他曾在广东一家服装厂打过工,一天工钱30元。参加中百仓储勤工俭学,岗前培训3天,他领取了90元补助。
“参加这个活动,一开始就有尊严感。”小曾说。
“发现自己成长了很多”
几乎每名大学生都有尴尬的经历:一些蔬果连名字都叫不上来;打价时把包菜打成花菜;一不小心把3元的价签插成5元……
在生鲜区做销售员的吴勇很得意自己学会了辨别各种水产品新鲜与否,且成为“杀鱼高手”。
“起初单纯为了挣点钱,但上班后,我发现自己成长了很多。”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土木工程系2003级学生付学燃来自湖北枣阳农村。刚上岗时,顾客对他说了难听的话,他很委屈地憋在心里。后来有一次,他面带微笑听顾客说完,然后把原因解释清楚,顾客连忙向他道歉,这让他体会到了“沟通的魅力”。
“‘赚’到了更宝贵的东西”
中百仓储在此次活动中共计付给大学生劳务费近20万元,但他们“赚”到了更宝贵的东西———友情、知名度、忠诚度。
中百仓储总经理程军有一个要求:请大学生每人至少给中百仓储提出一条批评建议。20日活动结束那天,每个同学都认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有的还附了几页纸。
本报和中百仓储已有共识:今后将继续联合举办此类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