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等教育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跨校蹭课热蔓延 中国高校何时实现资源共享?
来源:tom教育     2005-10-25 11:03:00
 

  每逢周二、周四,长春大学中文系的小姚上午一下课,就匆忙骑车赶往东北师大去“偷”课听。眼下像这样的事情在吉林省长春的高校里已屡见不鲜。渴望求知的学子们已不满足在本校听课,纷纷到外校听一些较有名气的老师讲课,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偷“课听成风潮长春高校现跨校”蹭课“族

  除了想博采众长外,大学生跨校上课还有很多针对性——报考研究生的学生总希望能够混到“导师”的课堂上去,亲耳聆听未来导师的“教诲”。据学生们透露,这样既可多学点知识,又能跟导师混个脸熟,可谓一举多得……[全文阅读]

  现如今不少高校都存在“蹭课”现象,对此业内人士褒贬不一。东北师大社会研究所胡海波教授认为,大学生跨校蹭课是大学教育走向开放的良性化体现。还有一些老师认为,“蹭课”现象会严重干扰教学秩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学好本专业,还是不提倡为好。

  据悉,目前学校里最易被“蹭”的课有几类:一是名教授上的课,二是文科艺术类的课。不少‘蹭课’学生是弃本专业课程而‘蹭’其他专业课程,也有的是嫌本校的专业相对别校来说较弱,因而不辞辛苦跨校‘蹭课’。“笔者认为跨校”蹭课“是一种学习的新风尚,是当代大学生乐于求知、好学的体现,应当予以褒扬和鼓励。

  首先,各大学都有其相对其比学校较优势学科以及知名教授,可以说这是各学校独有的软性资源。而那些希望学到那门学科更多的知识或者是希望能听一听名教授的讲解的非本校的学生,他们本身的学校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但是在他们的周围却有这样的学校这样的老师,那么“蹭课”无疑是他们促进学习增长知识的明智选择,是博采众长。因为,放弃“蹭课”,损失的就是宝贵的知识。我们都知道中国鸦片战争前的“闭关锁国”让咱中国人民尝尽了落后的痛苦也因此蒙受了巨大损失,因此后来我们懂得了“闭、锁”要不得。然而我们都知道知识的海洋是“无边界”的,难道今日的我们要放着那些有价值的知识不学,而仅仅把自己闭锁在一所学校几个专业老师这样一个狭小的知识圈里吗?无疑,这是愚蠢的。

  再次,现如今考研专业课都是由本校实力较强的专业教授研究生导师出题,可以说对本校考研族来说是地利人和,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对跨校考研族就相当不公平。为了能降低这其中的不公平,增加考研复习的针对性,“蹭课”对考研者来说几乎是必不可少的。有人认为这样去未来导师的课堂蹭课“功利性”太强,可是笔者试问,这样的功利性根源在哪里?谁又能否认这样的“功利”存在的合理性呢?

  “蹭课”这一名词的存在折射了中国高校资源无法融合的弊端,中国高校应当尽快实现“资源共享”,替那些好学的以及跨校考研的大学生摘掉“蹭课”的小帽子。据悉,目前已经有几个地区实行了同城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政策,即凭借书卡可在同一城市的任何一大学图书馆内借阅图书杂志。笔者认为,在跨校听课这一问题上各地区高校可以以此多加探讨,是否在优势学科以及知名教授课堂里辟出一小块天地,这样岂不即满足了求知若渴的非本校大学生,同时也解决了跨校“蹭课”带来的难以维持课堂教学秩序的后顾之忧了吗?!

 

■相关链接  
  • 跨校蹭课热蔓延 中国高校何时实现资源共享?
  • 本科教学质量怎么样 江汉大学昨起“迎考”
  • 自学考试临考必读四大技巧 多做历年试题是关键
  • 兵役期满返校 女大学生连获两项奖学金
  • 天津成为第三个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城市
  • 自考考前提醒
  • 10月自考考前准备提醒
  • 澳大利亚一停车场出怪事 死者竟接到停车罚单
  • 澳大利亚拍卖恐龙的食物——瓦勒迈杉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