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校长,太感谢您了,1年来,在您和老师们的关心下,孩子不调皮了,学习成绩上去了。”1月24日,市中区剑峰乡中心小学校长夏群英正带着该校老师和学生们忙着准备节目表演。一名学生家长来到她的身边,一再表示感谢。
原来,这位家长是小俊的妈妈,小俊的爸爸在外地打工,作为妈妈的她根本管不住他,所以小俊在1年前转学到剑峰乡中心小学。1年后,小俊学习成绩不断上升,而且参加了学校的鼓号兴趣班。小俊的妈妈听说儿子要在当天的活动中上台表演后,特地赶到现场观看,并向夏校长赠送明信片,表达感恩的心意。
据介绍,市中区剑峰乡中心小学自从学生寄宿以来,学校的老师们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夏群英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作“校长妈妈”。
悉心照料:老师成了学生的“保姆”
市中区剑峰乡丘陵连绵,当地孩子上学比较困难,有的学生上学甚至要翻山越岭走数里山路。同时,夏群英发现那些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向两个极端发展:一些孩子整天沉默不语,有些孩子却特别调皮。
2004年,剑峰乡一些学生开始在学校住宿,当年一下子就有50多名学生住进了学校。渐渐地要求住校的学生多了起来,夏群英只好求助当地企业资助了一万元,买来了床和被褥等用品,学校的很多老师也主动让出了自己的宿舍、办公室等地方,以便让更多的上学困难的学生住进了学校。
爱心呵护:“留守孩子”健康成长
现在,剑峰乡中心小学一共有170多名学生住校,其中“留守孩子”占了大多数。这些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外,老师们还要照顾他们的住宿、吃饭、洗澡等日常生活,因此他们特别聘请了有教学经验的校外老师,来照顾孩子们。从有学生留校到今天,老师们都付出了很多,因为要照顾好170多名孩子的日常生活,不仅要有责任心,更多的是付出爱心。
有一次,一位老师在检查时,发现一名学生脸色通红,送到医院,医生给其一量体温,才发现孩子高烧39度。因为及时送医院,孩子才未出现危险。
剑峰中心小学老师们的付出,处处体现了一个“爱”字,他们不仅在生活上照顾住校学生,而且在思想上予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学校住校的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每天下午有1小时的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学生按照个人爱好选择腰鼓、武术、书画、舞蹈等参加活动。夏群英表示,这些活动对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有好处。孩子们在集体生活里,逐渐养成了很多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基本都能自己动手洗碗、洗澡等等,大一点的孩子知道互助互爱,能主动帮助小孩子。
看到孩子们健康成长,作为校长的夏群英感到非常高兴,她的愿望是能接纳更多的困难孩子住校,盼望有一栋学生宿舍楼。
(本报记者 王建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