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应试教育下“禁补令”是句空话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7-1-30 9:35:00
 
        中国青年报近日一项调查发现,在12800多名参与者中,52.2%的受访者对教育部门的“禁补令”明确表示反对,38.6%的人甚至觉得,如果自己是学生家长,无论是否收费,都会鼓励孩子利用课余时间补课。(1月29日《中国青年报》)
  教育主管部门的“禁补令”被喻为棒打鸳鸯。对于“禁补令”的减负初衷,学校、家长、学生等都心知肚明,但各方仍旧结成“利益共同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学校、教师之所以愿意假期补课在于有市场;家长、学生之所以愿意接受补课,在于补课能带来收益——一些学生因补课成绩所有提高——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素质教育下指望短时间内补课的方式很难提高成绩;但应试教育主导下,学生短时间内补课提高成绩却很容易。而成绩决定一个学生能否上大学,能否上名牌大学,能否有个好工作。由于成绩和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城市居民对教育投入“不惜血本”的当下,任何家长都不愿看到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学生接受补课也会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所以,“禁补令”的尴尬根在应试教育。

  在应试教育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孤立的“禁补令”显然无法实行。即便假期学校不补课,家长也会请人给孩子补;学校不补,社会也会补;一些学校不明补,也会暗补。教育主管部门的“禁补令”可以管学校、管教师,但对于家长的自补行为、对于社会上的补课行为也无可奈何。

  而假期补课对于一些家长来说,另一个解读是,让孩子有所管教、免得出事。特别是在大城市里,家长的这种顾忌占多数。为了不因为学校放假导致孩子无人管教,一些家长就让孩子上补课班借此拴住孩子。对这些家长来说,补课是名,看孩子是真。这说明,除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非常匮乏。

  补课屡禁不止,在于有各种市场需求,“禁补令”显然是治标不治本。     王攀
■相关链接  
  • 台教育工作者批修课本:忠于“事实”是基本价值
  • "教育成功否看30年后出多少人才" 代表提出学校要有正确树人观
  • 教育时评:远去的“大学生崇拜”
  • 只为孩子教育 母亲买下学校
  • 上海人大代表疾呼“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 广东省教育厅:研究生就业率首次低于本科生
  • 教师“轮流转”教育才公平
  • 早期教育家长“言行不一”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私塾”教育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