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后高考经济"升温 "理性消费"何时能破茧成蝶?
来源:中财网      2006-7-12 9:43:00
 
  商家盯上家长钱袋 "理性消费"何时能破茧成蝶--

  短途旅行、筹划大摆谢师宴、美容院里"看我72变"……在高考结束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正式"花落谁家"前,正是考生最放松、家长想尽办法"犒劳"孩子的"过渡期",众商家瞅准时机,对"后高考经济"的升温摩拳擦掌。

  考生家长的这笔花销是否真的用在刀刃上了呢?记者调查后发现,"后高考经济"升温的背后蕴藏着的是令人担忧的非理性消费,得利的"渔翁"或许就只是吆喝得正起劲的商家,而上钩的却永远是家长的"钱袋"。

  酒店、旅行社、美容……大做"高考后"文章

  为刚经历了"万人挤过独木桥"的考生们量身定做"特别服务",已成了时下各个经营者苦心挖掘的"卖点"。在广西首府南宁市,借高考东风备战"谢师宴"的酒楼饭店不在少数,据南宁市东葛路一家饭店老板介绍,一般的"谢师宴"价格在1000元每桌,一个考生通常会摆上五六桌乃至十几桌。

  "这几天打电话到饭店来预订宴席的考生家长越来越多,录取通知书下来后是我们生意最火爆的时候了。"老板说。

  旅行社也搭上了"后高考"这趟"经济快车"。记者在走访南宁市多家旅行社后发现,刚参加完高考的考生家庭已成为六七月份的主要消费人群。由于大学录取通知书还未领取,考生和家长怀有既放松又紧张的心情,部分旅行社特别推出了"北海一日游"等短途旅行线路。

  电影院也在这场"后高考"经济大战中树起了一面"旗帜"。在山西省剧院门口,记者看到进出的学生模样的观众络绎不绝。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段时间影院推出优惠政策,凭高考准考证购票就可以享受10元的优惠。

  美容院也成为了"后高考经济"争夺战中的"生力军"。据海南省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主任展望介绍,今年高考后至今已有六七个考生到医院整容。"高考考生电话咨询很多,考生们主要想做割双眼皮、隆鼻还有去痣,少数想要抽脂。来做手术的考生都想在进大学前让自己更漂亮。"展望说。

  "一颗糖"的奖励能持续多久

  在高考考生疯狂"烧钱"的背后,他们的父母却一直以"一颗糖"来奖励的心态纵容着孩子,抹足自己和孩子的"面子"。

  一位来自山西平遥的高中生和她的家长说,如果成绩考得好,就会摆"谢师宴"来感谢老师的培养。这位姓李的家长同时也表示:"现在社会就是这样,大家都在请,如果自己不请的话面子上过不去。"

  南宁市某数码城一位营业员告诉记者,高考完后,来购买电脑、手机、MP3和数码相机这些大学入门"新四大件"的考生和家长越来越多。"去年,家长们买得最多的是500元以下的MP3,而今年手机要买2000多元的彩屏拍照手机,数码相机至少要200万像素的,价位在3000元左右。"营业员说。

  "在我们医院,割一次双眼皮收费1000元,隆鼻大约900元。这对一些工薪家庭来说还是一笔负担,毕竟孩子考上大学还得交学费,家长还是该慎重。"展望说。

  但对于望子成龙的考生家长而言,高考后的物质奖励不仅是"必要的",更是"必须的"。对孩子的要求和昂贵的支出,大部分家长均表示"可以接受",甚至主动提议出高价"犒劳",他们认为孩子十年寒窗苦读实在不易。

  南宁市一位考生家长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从购买高考复习资料到请老师个别辅导,从考试期间住宾馆、吃套餐的费用,再到考后的谢师宴、庆功宴的预计费用,一圈儿下来,没有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是挡不住的。

  考生家长以放松、释压的名义让孩子的消费不断升级,可是这颗"糖"真的能让子女最终尝到甜头吗?

  海南侨中考生陈某因为考后放松自己,图漂亮打了个耳洞,却被自己梦想中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拒之门外。面试考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研处副处长宫一对记者说:"当警察是不允许打耳洞、文身、染发的。"

  "理性消费"何时能破茧成蝶

  "'后高考经济'火热的背后是教育思维的'偏航'、对物欲诱惑的迷茫,其降温有赖于人们对成才方式、教育理念、人生目标与追求的理性回归。"山西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谭克俭说。

  有教育专家分析,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从幼儿园到高中三年级,这13年里至少要花费10万元。如此高的教育投入,只能让家长及学子们在"高考"的一搏中承受太多的压力。

  谭克俭认为,一些家长之所以会表现出严重的心理焦虑,主要是因为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此外,在家长认知中存在一个误区,即把孩子的职业、前途与他高考的分数和所进的学校挂钩。

  然而,围绕高考的种种非理性消费同时也悄悄地为考生未来的成长道路埋下隐患。豪华出游、名牌服饰、盲目消费、从众心理和攀比之风严重影响考生的心理健康,"我就怕孩子进大学之前就如此挥霍,离开家过住宿生活更会没有约束。"一位考生家长忧心忡忡地说。

  有教育界人士分析认为,"高考经济"的出现和红火,是国民严重关注高考的结果,这个"严重关注",才是"高考经济"滋生的土壤,"我们应该从形式到内容改革高考,使它本身回归理性,这样,由高考而衍生的各种经济'怪现象'才能回归理性。"

  "物质刺激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不能起多大作用,学习的关键还是要看学生的内因,不合理的物质奖励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功利心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广西大学教授文国富说。 (记者 赵文 郑玮娜 滕军伟)

■相关链接  
  • 沈一残疾人学生努力刻苦 成挪威官方资助留学生
  • 高中学分制只是“看上去很美”
  • 内地一流大学该如何来证明自己
  • 与大学擦肩而过 高考不理想路该怎么走?
  • 高考生身体素质不容乐观
  • 寒门学子:快来申请150万元助学金
  • 105名辽宁考生考取南航飞行员
  • 前五天,10210名考生金榜题名
  • 家中能卖的只有3头小猪8只鸡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