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玮华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大连市将在普通高中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学年且总学分达到144分才能毕业。据悉,该市高中课改后设置了语言与文学、人文与社会、体育与健康、科学、艺术、社会实践等学习领域,每个科目还设置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如语文的选修课有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等。
表面上看,学分计量方式和选修课制度的引入,让学生有机会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
选择不同的学科内容,为高中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学习选择空间和个性发展空间。同时,将更多的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因此有人认为,高中学分制是推进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对这样的看法,我不持否定意见,不过,我还是认为,高中学分制只是“看上去很美”的一项改革,因为它并没有触及目前高中教育问题的实质。
高中学分制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将取决于学分制能否与高考实现良好“对接”。在目前条件下,高中学分制很可能趟不过高考这道“坎”———即使实行了学分制,学生们还是会比较集中地选读那些与高考考核内容相关的科目,而其他科目将会受到冷落。如此,高中学分制便会变得有名无实。诸如艺术、诗歌、戏剧、社会实践等课程,看上去都很“美”,可忙于应付高考的高中生会有多少人选修?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决定高中教学方式命运的高考这个“本”未正,那么在高中教学方式这个“末”上所做的一切改革努力都将缺乏实际意义。据报道,在一些早些年就开展了学分制试点的中学里,往往是高中一、二年级的改革力度较大,学生参与的兴趣也较浓,但是到了高中三年级,却又不得不回归到应付高考的旧轨迹,依然是死记硬背加题海战术,学分制变得有头无尾、只开花不结果。这些事实充分表明,要将高中学分制落到实处,前提须是深化高考制度改革。
另外,从“学分制”的本义来看,一名高中生不管是否读满了三年高中,只要其修满了规定的学分,就应当允许其毕业。而大连市高中在实行学分制的同时,却仍然要求高中生必须修满三年,这就违背了“学分制”的本义———当然,目前我国的高考制度,也仍然要求高中生必须学满三年才能参加高考,这就决定了各地的高中课改不可能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
高中学分制也许代表了高中教学方式改革的正确方向,只是目前还不能盲目地为之叫好。或许,我们可以把学分制改革看作是高中教育对高考体制改革的深切呼唤,并且期望,随着高中学分制的普遍实行,将能够有力地、“自下而上”地促动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