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女孩获耶鲁大学全额奖学金
■全省只此一人
■班主任认为肖涵月的自信、严谨和专注是被录取的重要原因
图:肖涵月与她的妈妈。
本报记者张玲报道8月底,深圳女孩肖涵月将取道上海飞越太平洋,在东京转机,然后抵达美国纽黑文市(NewHaven)。在波士顿和纽约之间的纽黑文市虽然不大,却有一座来头不小的大学—耶鲁大学。肖涵月将成为耶鲁大学2006年录取的11个来自中国内地的新生中的一员,也是广东省惟一被耶鲁录取的本科新生。
1 缘起
一次海外夏令营改变了她的想法
这一切,早在半年前,肖涵月的母校,深圳实验学校高三的同学和老师就已经知道了。2005年12月,肖涵月收到耶鲁大学通知,享受全额奖学金的资助提前半年录取,与她一同迈入这所常春藤大学校园的还有另外10个国内的同龄人,5个男孩6个女孩(其中北京4个,上海2个,深圳、青岛、大连、重庆、沈阳各1个)。
2004年,涵月上高一。那年暑假,她参加了由本报和深圳市教育对外交流培训中心主办的“深圳少年海外夏令营”美国团,走访了多所美国顶尖高校,眼界大开。记者在本报《学周刊》上找到了涵月当时写的美国见闻。她在这篇名为《差距》的文章里写到:
最让我惊奇的是美国政府对教育事业投入之大。举个例子,在我们去华盛顿参观时,行程包括两个著名博物馆——航空航天博物馆与自然历史博物馆。来往穿梭两个博物馆的游客终日不绝。博物馆内,别有洞天,随处可见能亲身参与,体验操作的装置,或是自动播放录像与讲解的仪器,无不凸显着这个国家傲视群雄的科技实力。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让人惊叹不已,展馆之大我们仅仅步行一遍(不包括观赏)就花了将近两小时。尤其让人爱不释手的是矿物区,各种各样炫目的宝石争奇斗艳:如海般湛蓝的蓝宝石,鲜艳如血的红宝石,散发出神秘紫色的紫水晶……还有大大小小,形态不一的钻石。更让我感受到差距的是,这些绝对堪称一流的世界级博物馆,竟然不需要门票—免费的!
回深圳后,涵月对求学之路有了新的想法,她认为,也许美国的大学更适合她。
2 回想
报考耶鲁多少有点理想主义
爸爸妈妈没有出过国,在报考国外大学方面无法给肖涵月更多的帮助。2005年夏天,上高二的涵月参加了托福考试,取得657分的好成绩,在准备给耶鲁提交入学申请的6月份才知道最好还要有SAT成绩。于是8月份准备,2个月后就上了考场。
SAT为scholasticassessmenttest的缩写,是美国高中生进入美国大学必须参加的考试,相当于中国的高考,也是世界高中生申请进入美国大学本科学习能否被录取及能否得到奖学金的重要参考。SAT成绩发布后,耶鲁派了一个在北京做访问学者的耶鲁校友到深圳面试肖涵月。
面试是在蛇口一间西式快餐店,以聊天的形式进行的。涵月记得,面试的问题挺简单,比如为什么报考耶鲁,个人各方面的优势是什么,今后的理想以及生命里对你重要的人是谁等等。不久后,涵月就收到了耶鲁的邮件,恭喜她获得全额奖学金。每年4.8万美元的奖学金,足够支付在耶鲁的学费、生活费。
肖涵月回忆起去年决定申请耶鲁大学时,笑了:当时还真是理想主义,根本就没有想过失败了怎么办。
3 班主任
她身上时时透出自信、严谨、专注
知道涵月决定报考美国的大学后,父母和学校老师都比较开明,鼓励她想试就试一下。于是有几个月时间,涵月在宿舍里每天忙到次日凌晨2时是常有的事。
“涵月如果不报考耶鲁大学,高考考900分不成问题!”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三(1)班班主任樊春喜(也是涵月的语文老师)原本寄希望于涵月高考时冲900分,进入北京大学。他对班上这个女生最了解:“涵月同学非常执著,有追求,有计划,为人很踏实。在高中阶段担任过班长、副班长和纪律委员。她每天要做什么都是有计划的,在纸上一条一条列出来,严格执行。完成一项就划掉一项。”
涵月告诉记者,在耶鲁的录取通知里,并没有说明录取的理由。她自己分析说,可能是我在学习、生活各方面都比较平均,对很多事物感兴趣,最重要的是对自己比较了解,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并能充分恰当地表述出来的缘故。
“我认为她身上透出的自信、严谨、专注是被耶鲁大学录取的重要原因。”樊老师这样说。
4 课余
钢琴十级还是家务能手
从小学开始学钢琴,肖涵月现在已考到钢琴十级。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这个兴趣爱好让她放松。每周涵月还会下厨一两次,由父母在旁指导学会了不少做饭做菜的技能,涵月还分担家里的洗衣、洗碗、拖地等家务,她说:“在家里,我从小都要求做家务的。”出国读书,这些技能就派上大用场了。涵月打算周末的时候改善伙食,自己给自己做中国菜吃。
耶鲁大学本科前两年学习不分专业,不过肖涵月有个初步的打算,大三想学数学和经济。这两天,肖涵月在家里静静地待着,哪儿也没有去,她的暑假时间表已经安排好了:找一家语言培训中心学法语,到西藏或者内蒙古旅游等等。过了今年暑假,肖涵月将迎来求学生涯的转折点。
记者手记
一波三折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一条迟到的“新闻”。
从肖涵月2005年12月知道获得耶鲁大学入学资格到本报记者前天接到读者报料,这条新闻足足“捂”了半年多。报料人也是一个家长,认识涵月,觉得这个孩子很了不起。不过,当记者第一次联系到涵月和她母亲时,她们婉言谢绝了。涵月说,其实考上耶鲁真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第二天,记者再与涵月沟通时,她有点改变主意了,答应如果记者不写她的名字的话可以考虑。到了下午,记者还是等来了不接受采访的回复。这下有点难办了。只好走“曲线救国”的路。记者找到实验中学的严主任和高中部的李主任,终于联系到高三1班的班主任樊老师。班主任出马果然有效果,涵月立刻答应了。
在线采访
一位母亲对出远门孩子的叮嘱——
要做事先做人
■本报记者张玲
我与涵月来回通了几次电话,后来想到一个方便快捷又省钱的沟通方式,上MSN在线聊天。聊到下午5时半左右时,记者请涵月把刚回家的妈妈请到电脑前。于是,记者开始了新闻生涯中第一次通过网络在线采访的经历。
关于母女既是母女又是朋友
记者:阿姨好!涵月妈妈:您好!
记者:我跟樊老师了解了涵月同学的情况。他很为这个学生骄傲。您对女儿的评价是什么?
涵月妈妈:自信心强,很独立,做事认真。
记者:您和涵月的关系像母女还是朋友?
涵月妈妈:既像母女也像朋友……
记者:她有心里话都告诉您么?
涵月妈妈:告诉。我姑娘比较愿意和我沟通,我平常也尽量去了解她的想法和要求。
记者:听涵月讲,在准备提交申请资料的那几个月,每天都到凌晨两点多才睡。挺辛苦的。心疼吗?
涵月妈妈:是的,当然很心疼,好辛苦啊……可我在这方面也帮不上忙,只能心里着急。
记者:还有一个小问题。上中学的时候,是否担心女儿早恋?家长们都对这个问题比较敏感,尤其是家有女儿的家庭。
涵月妈妈:有担心,但对她比较放心,觉得她能把握自己。
关于成长“独立生活”这门课不可缺
记者:涵月成长的过程中,作为父母,除了养育孩子,还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涵月妈妈:在培养女儿的过程中,我也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启发。
记者:刚才您说,培养女儿对你也是一种启发。怎么讲呢?
涵月妈妈:不能按照以前自己受教育时的那套模式来决定孩子的想法和追求。
记者:那么,您与涵月的爸爸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意见是否一致?
涵月妈妈:基本一致。
记者:涵月小时候是否就特别爱书,学习上会让你们担心吧?
涵月妈妈:是,她从小就喜欢听故事,对书特别有兴趣。我们小学四年级之前培养她的学习习惯,之后就比较放手了,她做什么都很认真,希望做到最好,所以这方面比较不操心。
记者:涵月很乖,还会帮家里做家务。
涵月妈妈:那是她必须要做的,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可以缺这门课。
记者:是否因为这样她的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强,你们才放心让她出去学习?
涵月妈妈:该放手的时候还是得放手,这是她自己对人生做出的重大抉择。就是再舍不得也得让她出去受磨炼。
关于出国读书出门在外要做事先做人
记者:涵月说高一时参加深圳少年夏令营,是您帮她报名的吗?
涵月妈妈:是的。现在看来那个时候就埋下了今天到美国读书的伏笔了。
记者:当年让她到美国参观大学,有想到今天孩子会报考耶鲁吗?
涵月妈妈:耶鲁没有想到,但当时她就说要去读美国的名牌大学,我们的原则也是培优不培差。
记者:涵月第一次出远门,最想叮嘱她的话是什么?
涵月妈妈:注意安全。出门在外,大小事情都得靠自己了,要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要做事,先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