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一批中考考分很低的学生打了“翻身仗”,考出了600分以上或远远超出重点线的好成绩。他们是如何告别“差生”的?今起,我们将选取其中的几位进行报道,一同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与心得。 ●人物档案 张?,市第一职业教育中心应届毕业生。3年前,他中考考了378分,无缘普高(当年普高线是390分)。今年,他参加全省英语信息“双特色”毕业生对口高考,考了594分,超过本科线44分(划线与普通高考不同)。图片由本人提供 确立具体目标,不放弃 中考失利曾让张?一度对前途失去信心。经与父母再三商量,他走进市第一职教中心软件班,边学技术边准备高考。 进校后,张?首先调整心态。“一些人瞧不起职校生,如果我还自暴自弃,那前途就完了。”在这种信念下,张?仔细分析自己的优缺点,认为数学较弱,英语还不错。他制定了一份详细的3年奋斗计划,每个目标都很具体,并让父母和老师监督自己踏实执行。 有时他也经不住诱惑,这时他就找家人和老师谈心,获得指导和鼓励。 勤能补拙,重视课堂学习 “我不是那种聪明的学生,但我相信勤能补拙。”张?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做题。回家也不放松,不懂的问题决不“过夜”,打电话问同学和老师解决。高三时,他晚上常学习到凌晨,爸妈都感到很心疼。 他认为,把握课堂时间很关键,上课解决的问题多,课后就能腾出更多时间做其他事。这样努力下,他高一通过计算机二级,高二攻克英语二级,学习成绩基本保持在年级前20名。 参加校园活动,树立自信 校园里,张?是个活跃分子。从高一起,他就担任班长直到毕业,此后还任校广播站播音员,并在校内一些大型晚会任英语主持。 班长的工作比较琐碎,参加活动经常要牺牲学习时间,张?也感到很疲倦,高二时还因此成绩一度下滑到全年级80多名。 但张?认为,在工作活动中,他找到了以前没有的自信心和满足感,也锻炼了组织管理能力,这些自信帮他克服了很多学习上的困难。 ●家教心经:少批评多鼓励 张?的父亲是大学的政教干部,妈妈是会计,平时父母工作较忙,对他管教并不严厉,但很注意方法。 其父张晓海说,自己最大的感受是尽量少批评孩子,多鼓励。初中时,张?成绩开始掉队,爸妈总是帮他分析原因找办法,最后中考失利,父母也没埋怨他。 张晓海认为,父母应帮助孩子找到成功的感觉,特别是孩子处在逆境中时,一旦孩子感受到成功,就会越做越好,盲目指责只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