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上海一些高校捍卫第八学期底线
来源:教育网     2005-9-26 8:09:00
 

   早上8时,李庆穿上西服,拎上手提电脑,像“上班族”一样走出了宿舍。一小时后,他已经坐在上海外滩中心一家外资公司自己的办公桌前开始工作了。而此时,他的同学正在听选修课。“我旷课了。没办法,现在正是关键阶段,公司能否把我留下就看这两个月的表现了。”李庆学的是比较冷门的历史专业,仗着英语不错,他辅修了经济学专业,来到这家外资公司实习。由于学分还不够,这学期他还是选修了两门课。“第一节课时去露了一下脸,以后有时间就去听听课。”大四的学生和系里的老师都比较熟了,老师也比较理解学生,碰到这种情况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李庆说:“只要把作业完成,最后参加考试,一般就没什么问题。再说,总会有一些爱学习的同学去捧场的。”

   李庆不是个例。事实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大四阶段仍然坚持认真上课的学生不占多数。前不久,上海一所高校的校园BBS上跳出了一则雇人代为听课的帖子:“有没有女生愿意代替我去上课?报酬面谈。”发帖人是一名刚升入大四的女生,她得到了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实习的机会,“可是周三下午的选修课把我的实习时间打乱了”。

   大学里有一句很流行的话:保研的过着猪一样的生活,找工作的过着狗一样的生活,考研的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这句话说的就是大四学生的生活状态,也是心理状态。

   前不久,上海一家媒体报道了上海财经大学严抓大四学生回校上课的消息。上海财大教务处处长何玉长对记者表示,其实这只是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每年如此,没什么特别之处。何玉长表示,上海财大对大四的教学秩序要求和别的年级一样,没有特殊待遇和规定,只是每年开学时会强调一下,“学生缺课多少节就可以处分,甚至开除学籍。”

   何玉长认为,大四是学习的好时光,不能借口要实习就浪费了,大学生应该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他告诉记者,教育部规定,每年11月20日前禁止企业进校园招聘应届毕业生,大多数公司很正规,但一些小单位会提前招聘,或以实习为名把大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来使用。

   虽然有教育部的规定,但还是有不少企业从10月中旬开始就陆续进入校园“抢人”,只不过都是采取“打擦边球”的方法,以宣讲会、见面会、介绍会等形式招聘实习生,甚至以讲座的形式和大四学生见面,实际上已接收简历进入招聘程序了。而对这些活动,学校方面大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企业提供场地,但也不大肆宣传,学生可从网络或院系得到这些消息。

   在企业看来,要想把优秀人才招至麾下,必须提前下手。而校方认为,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要人的企业来了,怎么能把人家拒之门外呢?”

   对大四学生来说,找工作是大四这一年的关键词。“教育部的规定只能管得了学校里的招聘会,但现在招聘方式那么多,怎么能挡住毕业生找工作的热情呢?”一位大四学生说。

   赵鑫今年6月刚毕业于上海某著名高校,现在在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一年前的求职经历至今让他记忆犹新。“不管是优秀同学还是一般的同学,对找工作这件事都是尽心尽力。”他告诉记者,大四刚开学,自己就开始准备简历,10月份就开始投简历、笔试、一次面试、二次面试,甚至三次面试,这样的过程重复了好多遍。“除了考研的同学,大部分同学都是这样过来的。即使我想学习,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最怕排到大四学生的课。”上海某高校一位教授告诉记者,“刚开学时还好一点,到了10月、11月,课堂上就稀稀拉拉,最少的时候只有两个学生。”

   而记者采访的另一位老师则比较“开明”,他说:“大四学生参加招聘会是正常的,我还会问问他们应聘的过程呢。”“大四不是一个适合学习的年级,我们的大学教育实际上只有3年!”一位学生说,大四的生活无非是围绕找工作、考研进行的。

   人们称大四学生的这种情况为“第七学期现象”。上海财大教务处处长何玉长表示,学校的底线就是第八学期(大四下学期),这个学期的时间就安排学生实习和写论文。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戚业国教授认为,学生纷纷“逃课”应付实习或求职,有可以理解的苦衷,毕竟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但他同时强调,大学四年是设计完整的培养系统,学生缺课甚至雇人上课,不仅打乱了教学秩序,也不利于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大学的通识教育。

   复旦大学副校长周鲁卫则认为,高校应该有自己的定位,重点高校应该强调完整的大学教育;而普通高校则应该加强就业教育,可以增加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

   事实上,各高校很“体谅”大四学生,在大四学年的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难处”。记者了解到,多数高校大四的课程只有三四门,而且基本上集中在上学期。

   即使逃课找工作已经成为“正常现象”,仍有一些人表示不会为了一份工作浪费最后一年的大学时光。复旦大学大四学生钱程有着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想法,他准备在教室和图书馆度过最后一学期,“我只想多看点书,至于找工作,我会留意一些信息,但不会钻进去”。

   DHL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士在某高校的一次学生招聘交流会上说:“你们要做的,就是要沉得住气。重要的是实力,找准位置,考虑到这份工作对自己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想想3年后、5年后、10年后自己会是怎样。”

 

■相关链接  
  • 作弊猛于虎 高校还有什么招?
  • 上海一些高校捍卫第八学期底线
  • 21所高校300场免费电影 大学生电影节杭州开幕
  • 北京市2006年硕士生报考点选择的具体规定
  • 06年硕士入学统一考试指南
  • 重庆2005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基本情况及特点
  • 研究生应聘交通协管员 专家称“是社会进步”
  • 军队研究生取消单独招考
  • 老外热学汉语 08年在京外国留学生将达8万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