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准大学生,你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来源:扬子晚报     2005-8-16 8:14:00
 
  大学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特别是入校前三个月是可能出现心理问题最多的一段时间。为此,准大学生们要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向大学生角色身份的转变。在一阵忙于谢师和告别后,除了添置生活物品和学习用具外,心态上也应有所准备。因为大学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地方,作为整个社会的一部分,大学也不是世外桃源,同样也充满了竞争和矛盾。

  首先要尽快适应大学的自由学习和管理方式。高中教学基本上是“大统一”、“满堂灌”,加上大量的作业和训练,日夜奋战;而大学给人的感觉是“没有人管”。老师上完课“走人”,师生关系较为松散,习惯了“高压”的中学生突然减压和松绑,反倒不适应。大学生除了老师教学之外,强调自学,自己管理自己。如果你没有利用“业余时间”好好学习,期末考试时可是要“兑现”的。课余的时间除了休息、娱乐之外,更多的是你自学的时间,要养成跑图书馆查阅资料、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

  二是要尽快完成向“市民”的转化。很多学生从偏远山区来到大城市,眼花缭乱,无法适应城市生活。曾有某地一学生到武汉上学,面对城市的五光十色感到无比自卑而出现自杀行为。在大城市里生长的学生在这方面的问题相对少见。还有许多学生不适应所在城市的气候、饮食、语言等,心理上首先要“入乡随俗”,然后慢慢适应。

  三是感情上要摆脱依赖心理。大学新生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信件和电话特别多。一方面向家人报告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高中同窗互通信息。另一方面主要是寻找感情依赖,摆脱情感孤独。高中阶段,家长的关怀无微不至,学生也形成了依赖心理,高中同学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友谊。现在进了大学,突然变得“无依无靠”,孤独感油然而生,于是电话和书信就成了“救命稻草”。刚入校时有这种心态是完全正常的,但如果这一过程持续很长时间,那就说明有适应困难。入校后应该迅速建立新的朋友圈子,感情上尽快“脱离”父母,摆脱对高中同学的情感依赖,应使情感和人格得以独立。

  另外,有一部分学生一进大学门就思量着“高中辛苦了,在大学里应该休息休息”,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消极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和高中相比是在高中的起点上的新一轮竞争。竞争从你进校的第一天就已经开始了,否则你一休息过后会追悔莫及。只有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才是我们事业的希望和前途的保障。汤世明

■相关链接  
  • 大学生求职新理念先就业再择业
  • 子女教育费占居民消费首位说明什么?
  • 上海8成以上大学生对在读期结婚说不
  • 意大利预科班秋季温州招生 即日起开始报名
  • 澳洲教育展下周在深圳举行
  • 网络语言能否进高考作文 教育部官网公开讨论
  • 2005年度全国六项资格考试成绩公布
  • 武汉大学:基本决定从06届新生开始统一收费
  • 教育部启动国外学历学位认证 洋文凭将接受鉴别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