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从沈师毕业的小吴想进沈阳的小学教书还得挑挑地方,可明年即将从辽师大毕业的陈颂想在沈阳找个民办学校落脚都成问题。
昨天,2006年普通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双项选择洽谈会上,师范类毕业生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民办校成了香饽饽
20:1、40:1,这是师范毕业生竞聘两所民办校岗位的比例。在现场,沈阳新星高中招聘25人、广全中学招聘9人,在3个多小时里,招聘人员的头几乎都没抬过几次,杯子屡次被挤掉在地,保安人员多次出面维持秩序。
“能留在大城市,我的书就没白念,是不是民办学校已经不是我们考虑的重点了。”一位来自哈尔滨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宋丽丽说,“师范毕业生想找个工作太不容易了,我已经跑了5个招聘会,要是再进不了学校,我就该考虑其他的工作了!”
小县城不要城里人
沈阳、大连等城市的公办教师已经出现超编,个别学校的微小需求远远赶不上师范类毕业生增长的速度,家在大城市的毕业生放弃守家在地的机会进军小县城,是不是就能如愿呢?
“别以为家在大城市的毕业生想到我们这来就容易,我刚拒绝了一个沈阳籍的辽师大毕业生,不是我们看不上这些学生,而是老师的职业注定需要在一个地方扎根,他们能守得住吗?我们想要的是那些农村的毕业生,他们更扎实。”黑山县第四高中的招聘负责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好女易招好男难求
辽宁省实验中学的“金字招牌”前并没有出现百人围观的场面,两名男教师的岗位挡住了众多投递简历的手。
“女生我们已招完三个了,她们要多优秀就有多优秀,我们都快挑花眼了,看哪个都舍不得。我们还需要两名男教师,从投递简历的情况看,特别优秀的很少,可能是师范类的男生太少了吧。”
■数字链接
来自省毕业办统计数字显示:预计2006年辽宁省师范类毕业生有1万余人,从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看,英语、数学、中文、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以及计算机专业需求量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