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江西理工大学着力培养“五动”型人才
|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2005-10-19 10:37:00 |
|
本报讯近年来,江西理工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高达90%以上,这对一个办学在赣南老区的普通本科院校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笔者带着迷惑来到江西理工大学,该校负责人的介绍为笔者解开了谜团。原来该校自1958年创办以来,学校一直在培养“五动”型人才上面下功夫,“五动”型人才即能动脑、动手、动笔、动口、动脚的人才。 动脑即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该校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以外,更重要的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校的老师通常在课程结束时要求学生们要写一篇关于本课程的论文,让他们指出与本课程有关的现实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同时,该校团委还专门组织学生撰写科技论文和实践论文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让学生们明白“形成于思而毁于随、学而不思则罔”的道理,形成爱好思考的思维习惯和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动手即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好的想法一定要通过实际操作才能实现,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该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综合大学,动手能力强一直是该校毕业生的特色。近年来,该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全体工科学生参加学校开设的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等基础实验。同时学校还开设了江西高校首个校园文化超市,该“超市”包含了机器人制作、电子设计、攀岩训练等等项目,让学生们根据爱好选择自己的锻炼方式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今年暑期,该校由学生组成的机器人代表队在参加全国足球机器人大赛和第四届CCTV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同时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中取得了二项冠军、四项亚军的成绩。 动笔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已经是新世纪复合型人才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该校还专门成立了大学生新闻中心,让他们负责学生广播稿的撰写和编辑。同时成立了大学生记者团,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协助老师做好学校的对内对外宣传工作。该校还经常邀请新华社、江西日报、信息日报等媒体的资深记者为学生记者们上课,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该校经管学院的张小攀经过3年的锻炼,从刚开始时只能在学校校报发表“小豆腐块”,到现在他在新华社等媒体发表新闻稿件将近300篇,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几家企事业单位向他伸出“橄榄枝”,有意将其纳入旗下。张小攀告诉笔者:“新闻写作成了我的第二专业,学校对我写作能力的培养让我明白了用笔说话原来更有力度。” 动口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之间沟通的桥梁。在江西理工大学评价一堂课的质量不仅仅看老师讲得好不好,还要看学生也能不能讲。在毛泽东思想、法律基础、英语等课程的课堂上,“沙龙式”教学大受学生的欢迎,课堂上老师是主导,而学生是主体,学生能够得到上台讲演的机会。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该校经常举办演讲赛、辩论赛、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同学们在动脑动手动笔之余也能动口。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也是该校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重要原因。 动脚即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文人求知的一种追求,也是该校对大学生们的要求。该校团委的负责人说,不管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成功的路一定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我们的学生的学习和事业的成功一定也要是用自己的脚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每到周末和假期,该校的学生就会组织起来,深入到社区、工厂、农村,开展社会调查、义务支教、科技服务等活动,同学们在为市民和村民服务的同时,了解了国情、民情,掌握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提前与社会进行了“亲密接触”。该校与人大、中山大学等高校联合组织的全国万名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活动,受到了赣州市民的热烈欢迎,也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已经成为了该校学生求知的重要准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该校致力于培养“五动”型人才的努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直以来,该校的毕业生长期以来以其思想朴实、为人诚实、工作踏实、基础扎实的特点受到社会的欢迎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