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的教学怎样才能把准市场脉搏,使学生学以致用,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就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导向标。笔者通过分析“2007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首届‘联合杯’职业技能大赛”以及各地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发现这一办学指导思想在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值得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技能大赛的导向作用,对于促进和改善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大有禆益。
对于选择教学内容的引导。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和实用”为基本要求,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很难把握它的尺度。但这一要求在技能大赛中却非常明确。以首届“联合杯”职业技能大赛机械类为例,其竞赛内容包含了理论知识(30%)和操作技能(70%)两部分,而操作技能的成绩又由现场操作规范和试件加工质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分值比例就是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安排的“晴雨表”。在2007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某工技能竞赛细则”中,则更是对试题范围、类型及比重都作了详细说明。这些都对改进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对于改革实训方式的引导。综观所有技能大赛,均未将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割裂开来,而是二者兼顾,各有侧重。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也要注意将基础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进行实训方式的改革,大力推行“教学工厂”实训模式,使车间与教室合二为一、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
对于更新课程模式的引导。课程内容相对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等,是当前阻碍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各类技能大赛的导向非常明确。以“工具钳工”技能竞赛为例,其竞赛方式是手工制作一个组合件,要求:一是会识读图纸、编制工艺;二是能够控制尺寸和形位公差;三是能合理选用相关设备和工、量、刃具;四是制作多元组合几何图形的配合零件,并达到较高的配合精度。显而易见,它所昭示的是典型的项目化、工程化教学要求,这正是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模式的改革方向。
对于确立育人理念的引导。各类技能大赛既重视实践也不忽视理论,既考核技能也考查其耐心和耐力,既考查身体素质又强调心理健康,这些都是科学的育人理念在竞赛要求中的潜在反映,它对引导职业院校确立和完善育人标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王寿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