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职业技术教育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关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来源: 现代教育报     2007-6-22 7:39:00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探索做大做强中等职业教育的途径,对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变化,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日益凸显。学校办学规模小、实训条件差、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要求越来越不协调。
    按照国务院做出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到2010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教育规模大体相等。按照这样的规模目标发展,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根本无法满足这一实际需要。学校规模小、建筑面积少、专业教师少、学生人数少的学校仍大量存在,特别是没有成立职教中心的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形势更加严峻。
    职业教育对实践实训要求高,应有更多的训练场地和设备,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往往需要更多的投入。但由于严重的投入不足,相当一部分学校教学设施落后简陋,起码的实训条件都不具备。教育部职成教司有关领导在去年谈到我国中职教育的现状时说,我国一半以上的中职学校不具备实训条件,能培养高技术人才的学校不足三分之一,这也是我国中职教育的现实。
    (一)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混乱,职教模式普教化倾向严重,以就业为导向的市场化运作机制缺乏。
    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兼顾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中职教育不能偏离了这个大方向。但这几年来好多学校做得很差。尤其是随着中职升高职通道的畅通,许多中职学校出现了比较混乱的指导思想,把学校办成了以升学为目的的“普通高中”,弱化了专业技能的培养。曾被积极推广的“双元制”职教模式被普教模式所取代。学校的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不加强实习,造成毕业生素质差、能力低、就业难。由于缺乏以就业为导向的市场化运作机制,造成了学校培养与社会所需的严重脱节。
    (二)专业教师队伍薄弱,“双师型”(理论与技能)教师缺乏,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职业性没有得到体现。
    虽然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积极落实教育部指示精神,加大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力度,但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快,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更新换代快,新设备应用快,教师的培训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造成整体上专业教师队伍薄弱,缺乏与时俱进的“双师型”教师,教师黑板上开车床、纸上谈用兵,会动口不会动手的“君子”型教师大量存在,不能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体现不出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职业性。
    二、做大做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职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按照经济发展需求做大做强中职教育,既是政府之责,又是发展之需,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久之计。
    (一)加大资金支持,膨胀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
    第一,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投入,给予政策支持,坚决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及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第二,搞好市场化运作,积极探索学校与企业、高校、外商等的联合办学。推广上海、苏南、青岛等地先进办学经验,建立中职教育的多元投入机制。
    第三,充分利用好中央扶强扶优的政策精神,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用于支持中等职业教育的专项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二)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育管理,面向市场、面向就业。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要花大力气狠抓学生技能培养,正确处理学生就业与升学的关系,彻底摈弃普教化的职教模式,把升学考试放在次要地位;同时,学校要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科学设置文化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实现教学中心由课堂到实训的转化,全面提高毕业生的岗位能力和就业质量,面向社会,面向就业,市场化运作。以社会需求为根本,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采取定单教育,建立校企联合,预测市场,减少风险。像青岛胶南电子职业中专,学生没毕业就被海尔、海信等企业抢购一空,彰显职业学校的特色和魅力。
    (三)加大投入,采取措施,培养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的命脉,培养学生技能的任务最终要由教师去完成。因此,学校要千方百计提升教师的技能水平。第一,采取“校企双挂”的培养模式,让教师长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使教师及时了解并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第二,引进企业技师到学校授课,以技师的亲身体验教育学生、影响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树立以劳动为荣,以学技术为荣的人生观、价值观。第三,经常让教师参加技能培训、技能比赛、学术交流,并形成制度。学校要加大投入,让教师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参加实践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水平,大幅度提高“双师型”教师比重,更好地适应现代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
■相关链接  
  • 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2007年高招政策
  •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获ERP沙盘对抗赛高职院校第一名
  • “职业考生”四年两进北大清华 被疑为了巨奖
  • 齐市职业教育中心779名职教生获奖学金
  • "职业高考生"是教育产业化的怪胎
  • 【职教探索】重视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导向作用
  • 南京新港职业学校推行“订单式”办学模式
  • 劳模孔祥瑞在天津职业大学做专题演讲
  • 四川警安职业学院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