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职业技术教育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职业考生”:无意识的教育牛虻
来源: 华商报     2007-6-21 10:29:00
 
   四川一考生,2003年考入北大,获得3000元奖金,后被退学复读民办学校,2005年以南充市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获得10万元重奖,随后自动退学,今年再次高考,估分高达680分,考入名校应不成问题,又可能获取一笔不菲的奖金。这例现象被称为“职业考生”在网络热议。据悉,该生离开清华是不喜欢所
学专业,家长和复读学校均否认为奖金而考。(6月20日《华西都市报》)

  “职业考生”就像牛虻一样叮入了那根麻木的神经,骤然间促使我们再次收回转移了的目光。面对“职业考生”,似乎不应过多地责备考生本人,毕竟,退学和重考是考生的权利。虽然对其他考生显得极不公平,但并没有像作弊一样突破规则。真正需要反思的,是我们愈来愈迷失的基础教育目标、高考导向,以及由此导致的畸形的培养模式。

  回望高考指挥棒指引下的基础教育,甚至从胎教开始,幼儿园、小学、中学,社会的宣传、家长和教师的所有努力,无不是围绕孩子考大学、考好大学而展开的。在此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忽视甚至干脆忘记了情商教育,从多元化培养模式变成了一元化的智商教育,甚至是完全的应试教育。当社会、学校、家庭培养孩子的体系,十几年间惟一指向就是考高分上大学时,还能够收获其他能力吗?有理由要求他在高考结束之后就长大成人吗?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一个人的成功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智商因素而是情商因素,前者占20%%,后者占80%%。以此来看频繁退学又屡次中榜的“职业考生”就不难理解了:在一定天赋下,完全的“智商教育”决定了“录用”;因为缺失情商教育,丧失了一次次“提升”的机会或者根本不能理解“提升”的必要和价值。

  “职业考生”是对教育的调笑和嘲弄,虽然这种嘲弄可能并没有鲜明的指向意识,但正因为无意识,才尤其可怕——— 我们到底是为了培养具有“知识力、生产力和公德心”的“全面的人”,还是培养考试机器?

■相关链接  
  • 从“冷板凳”到“香饽饽”职业教育“破茧化蝶”
  • 西安整顿驾校先考教练 职业技能竞赛昨开幕
  • 省艺术职业学院香港获大奖
  • 唐之享视察湖南软件职业学院 勉励培养优秀人才
  • 甘肃职业教育实行东西部联合办学带来"双赢"
  •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招办主任将在线回答考生咨询
  •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高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启示录
  • 朝阳一职业学校强制校内吃午饭
  • 南京新港职业学校推行“订单式”办学模式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