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职业技术教育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谁在制造“职业高考生”?
来源:红网     2007-6-21 10:17:00
 

 四川广安考生张非2003年考入北大,次年退学返乡,被邻近的南充市一所民办学校挖去,代表该校参加2005年高考,结果成为该市理科状元,获得10万元重奖。之后,张非又从清华大学退学,以南充另一所民办学校学生的身份参加今年高考,估分高达680多分,再考上名校不成问题,又将轻松获取重奖。
张非此举引起轩然大波,被称为“职业高考生”,舆论质疑他通过高考牟取奖金。(6月20日《华西都市报》)
  
  在这件事上,舆论把过多的火力倾泻在张非身上了,毕竟,目前高考的政策与措施,并没有规定从大学退学的考生不得再参加高考,你可以说张非的做法不道德,但它不违规。我觉得,更需要探究的问题是:是谁在制造“职业高考生”?
  
  张非出生于普通教师家庭,自小听话,成绩优秀,这证明一点:除了会念书外,张非和别的学生不会有太大差别,这样的孩子,其平民教师的家庭背景决定他不大可能早早地拥有高超商业策划能力,敏锐意识到自己“会考试”的市场价值,并努力经营。
  
  所以,在“职业高考生”事件中,张非应该是一个被动者,他的幸或不幸都在于他拥有“高考出好成绩”的技能,被“有心人”看中,有目的地将他投到高考竞技场发酵。
  
  “职业高考生”背后,是一条日益严密的“高考产业化”的生成链条:高考状元对老师来说,荣誉之外,更意味着奖金、职称、职务、住房等实惠的变现;对学校来说,则是金字招牌,借此迅速提升知名度,并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对教育部门来说,自然可在日益激烈的高考排名大战中占据有利位置,彰显教育政绩。
  
  应试教育下,这条利益链日趋严密,配合默契,为了利益最大化,自然要不停寻找新工具———从替考者到“职业高考生”,都是棋子而已。
  
  单纯谴责“职业高考生”无济于事,应试教育不改,躲在其后那条越来越扭曲的利益链不斩断,“职业高考生”之后,还会衍生出花样翻新的棋子。

■相关链接  
  •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
  •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揭牌仪式在宿州学院举行
  • "职业考生"退学北大清华再次高考 沉溺网络半年没回家
  • 上海大学生获职业发展手册 毕业推荐工作
  • 中国高考“重奖游戏”职业考生如何跃然而出
  • “职业考生”:无意识的教育牛虻
  • 从“冷板凳”到“香饽饽”职业教育“破茧化蝶”
  • 西安整顿驾校先考教练 职业技能竞赛昨开幕
  • 省艺术职业学院香港获大奖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