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首次受理学生申诉请求
新学年刚开始不久,因为上个学年的挂科学分超过学校规定的40分,华侨大学22名学生受到学校“退学”处分。
与此同时,根据新规定,华侨大学成立了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面临退学处分的学生可以向该委员会提出申诉,争取留校机会。
于是,11名被“退学”处分的学生向委员会提起了申诉要求。经充分调查举证,10月20日,华侨大学学生申诉委员会对这11名学生的申诉进行了公开讨论。委员们根据华侨大学的学籍管理规定,认为这11名学生挂科学分超过40分的事实存在,申诉理由不充分,因此维持原来的“退学”处分。
在接到维持原来“退学”处分后15天内,这些学生还可以向省教育厅申诉。但是,从学校掌握的情况看,学生默认处理结果,接受处分现实的可能性更大。这些学生很多已经离开学校,有的已经离开这座城市,他们中有多少人会继续申诉,目前仍无从知道。
据介绍,这是华侨大学成立学生申诉委员会后,处理的第一起学生申诉。对此,华侨大学网页上还专门发了一条关于《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首次受理学生申诉请求》的消息。
那么,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到底能给学生带来什么?
据了解,该委员会主要职能是以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为根据,对学校所作出的处分作出审查,申诉时学生如果可以提出新的证据,或者学校在作出处罚时适用规章不得当,或者学生有重大立功表现等,委员会将进行调查,如果成立并被采纳,处罚决定有望减轻或更改。但委员会并没有质疑学校相关规章制度的权利,如果学生对学校的规章提出质疑,还有另外的救济渠道,即向福建省教育厅申诉。
引子
11月4日,华侨大学。
小许同往常一样,根据课程表上课,晚上自修,去食堂打饭取水,依然运动,依然笑着……
一切恍如平常。
不过,这时,小许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变化。按照学校的规定,他因挂科学分超过40分,面临退学。也就是说,他将不再具有华侨大学学生学籍。目前,他默默地等候学校的退学通知书的到达。通知一到,也许,现在的校园生活就此结束,甚至永远。
此前,为能继续留在学校,他曾向学校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过申诉,但于事无补。
这一天,距离小许接到申诉维持“原判”的通知刚刚过去两周,距离他的同学毕业还有8个月……
退学之痛
早在开学不久,小许就知道了一个不幸的消息:退学。
这个消息并未出乎小许的意料。这学期甫一开学,在他刚刚拿到上学期的成绩单时,他就已经意识到这一天终究会来到。
拿到成绩单,小许到校里就迫不及待地先查看有没有不及格的科目。同其他学期的成绩一样,他又有4门学科,总共12个学分,挂掉了(指学科成绩未通过)。
小许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他心中一直在计算着。截至大三上学期,他已经挂掉了30多个学分,现在再挂掉12分,他的挂科学分总数已经超过了40分。而根据学校的规定,他将受到“退学”的处分。
小许的心很凉,因为学校的这个规定是死的,凡过40分这个高压线,退学通知就到,几乎没有什么破例。平时老师上课也曾提醒过一些同学,绩点低的,挂科多的,要小心。虽然自己也不想触线,没想到在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年,他的挂科分数达到了40分。
刚开学不久,虽然学校还未处理他们这批学分未达到要求的学生,但小许,还有他的家长就主动找到了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和学院求情,希望不要让他退学。老实说,小许也知道求情没有用,他只是想向学校表达希望留下来继续求学的心情。
在学生处,小许看到,和他一样,已经挂科满40分,将面临退学的,全校共有22人。
学生处老师告诉他们,今年开始,不要再一个一个来求情了,因为有了新的政策,如果接到退学处理,他们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申诉。申诉理由一旦获得该委员会认可,他们则可能继续留在学校。
11人申诉
据介绍,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是华侨大学于今年按照有关规定成立的,该委员会负责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学生提出的申诉进行复查,并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
尽管向委员会进行申诉是一个全新的程序,之前谁也没有听说过,但华大这批面临退学的学生多数不想错过这一机会。
国庆节后,从10月8日到18日10天之中,22名退学学生中,有11人根据学校“申诉管理暂行规定”,陆续将申诉书交到校长办公室。
小许也是申诉人之一,他请求继续留校学习。他的申诉理由是: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足,学习态度没有端正,学习方法没有掌握。
“我要申诉,因为我觉得自己错不至此。”小许说,在大一的时候,他的高数和计算机等基础课程就没跟上去,没想到大二、大三起了连锁反应,基础没打好影响到了其他课程,使他一直跟不上进度,成绩像多米诺骨牌那样一下子“崩掉”好几门。他希望学校能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其他10名学生的申诉理由各异,有的坦承自己沉迷于电脑游戏导致重修;有的称自己不适合大学学习模式和方法;有的说是数学和英语基础差,在这两门功课上花费太多时间,忽视其他课程的学习;有的更是动之以情,说自己一无所长,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动给自己的家人一个解释;还有两个称自己是患上了疾病。无论什么样的理由,这些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能够留在学校继续学习。
一位学生还特别提到:“希望保留学籍,无论通过任何形式,只要能够让我留在学校学习。”
全部驳回
尽管每一年,都会有学生因挂科学分超过40分而遭到退学处分,但以往,学生和家长所想到的,一般是找学校求情,能找到哪一级就找到哪一级。而今年,因为成立了申诉委员会,这些退学学生的最终处理,都交由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来决定了。
这个委员会,成立不久,学生一般不大了解。正如小许所说,他不会去找委员们说情,“委员会成员那么多,也不可能一个一个去说情,最后还不是集体决定”。
10月20日,申诉处理委员会召开的第一次会议客观公正地一一审议了这11个同学的申诉。当然,不少学生的申诉理由不堪一驳,但也着实让委员们费脑筋。比如两个理由生病,一个说患了严重的皮肤病,一个说肠胃不好,曾出现胃出血现象,耽搁了学习,还有医院和老师的证明。照理都属情有可原,但实际上遇到这样的情况,本来都可以申请休学的,并不能构成功课不及格的借口。最后,经过投票表决,这起华侨大学的第一起学生“官司”以全部“驳回申诉”告终。有知情者透露,多数表决还是全票通过。
按照有关规定,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学生提出的申诉进行复查,并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学生对复查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复查决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再对申诉人的问题给予处理并答复。
委员会作出的决定,小许表示服从。
“本来理由就是那些,也不可能编造,如果校方认为我该开除,我也没什么好再说的。”小许说,至于是否再向教育厅申诉,他尚无此打算。
“前程”何在
如是,等待小许的,将是退学,离开华侨大学。但小许目前仍留在学校,还住在学校集体宿舍,还有一大堆自己的东西,书、日用品、篮球,所有这些能见证小许大学生活的东西,小许都还没有开始收拾,他甚至没有想到做一些离开的准备。这些天,他照常背着书包去教室学习,甚至去教室自修。
“其实,我现在的生活和其他同学没有什么两样,跟平时也没有差异,依旧是每天去上课,吃饭的时间到食堂吃饭,晚上到教室自修,没事的时候也和同学们在一起坐一坐。现在,我还没有收到学校正式要退学的通知,虽然不久之后,是一定会下达的。但不到最后一刻,我一定会留在学校,这里是我的母校。”小许坦言,他甚至还想看看还有没有其他机会。
对于未来,小许还来不及去细想。退学这件事,给他的打击太大了,让他无暇他顾。
“我很后悔。也和父母商量了,以后肯定是两条路,要么去找工作,要么再去读其他学校。”小许说,他倾向后者,也许自己并不适合目前就读的这个专业,他可能会换一个学习方向。
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小许那样仍留在学校中。小许说,他的同学也有受到退学处理的,有的并没去学校申诉,早早就离开了学校。记者试图同其他退学学生联系,但他们的联系电话都已经关机。
据了解,11名申诉学生中,有6名是华大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生。
该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陈卫峰说,在接到维持原来“退学”处分后15天内,这些学生还可以向省教育厅申诉。目前,这些学生有的已经离开学校,院方尚不知道他们中有多少人会继续申诉。但是,从他掌握的情况看,学生默认处理结果,接受处分现实的可能性更大。即使继续申诉,维持原来处分决定的可能性大,学院老师已经积极地为学生准备一些“后事”。
据介绍,有老师已经在准备为部分退学学生办理一些相关的退学手续,有些热心的老师还在积极为学生寻找出路。(记者谢伟端颜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