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教了我们村三代人,我们一辈子感激他”
坐在教室里的6个孩子,平均年龄只有6岁,他们中有3个今年秋季就要转到山下的严家畈中心小学读三年级。当他们天真地说着,很想到山下去看看的时候,王老师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些孩子的家长也在我这里读过书。”王老师这样说:“村里有很多人现在都在山外面,在大城市里打拼,这些孩子们将来也会这样。”
学生周小利的妈妈说:“如果我们家里有活不能接孩子,王老师总是把孩子送到家门口,我们特别放心,孩子交给王老师绝对没有问题。”
学生何敏的妈妈正在地里干农活,听说王老师来家里,她放下农活就赶回家,她告诉记者:“王老师对孩子真心,现在到了退休年龄,我们都很担心,要是王老师不教书了,我们村里这些孩子可怎么办啊。”
在一边玩耍的小何敏听到我们一直在谈论王老师,也过来凑热闹地喊:“你们在说王老师什么,说王老师坏话我可不干。”
村口的王师傅热情地叫我们进屋里坐,他沏上自家产的新茶:“我是王老师的学生,我儿子是王老师的学生,马上我孙子也要送到王老师那里读书。王老师是我们这里的能干人,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却从不求回报。每次都说教完这届就退休,可是眼见孩子们一代代长大,他还是留在这里。我们的孩子在外地打工,逢年过节打电话回来,家里都不问,先问王老师好不好。他教了一辈子的书,教了我们村三代人,我们一辈子都感激他。”
夏天,他先把水烧开凉好,一杯杯发给学生……
夕阳映照着茶林的时候,记者遇到了茯苓窠村的村党委部王书记,44岁的王书记也曾经是王老师的学生,提起老师,他沉默了一会说:“他是一个对教育很执着的人。”
王书记说,村里大半村民都是王老师的学生,考取大学的有10多个。他对学生特别关爱,夏天先把水烧开凉好,一杯杯发给学生。冬天早早就起床生好火,放在教室里取暖。
王书记说着这个小故事的时候,记者看到了他眼角闪着泪光:“今年3月,学生周小利在教室上课时突然晕倒,王老师心里焦急,一把抱起来,时背时抱,不歇气地送到离学校4公里路远的桐规冲村卫生室打针。王老师那么大的年纪,小孩那么沉,山路那么远,当我赶到的时候,看到王老师焦急的样子,感动得话都说不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