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调节“以偏概全”导致的负情绪
|
来源:现教传媒网 2007-1-31 15:20:00 |
|
案例 一位成绩优异的初二女生小芳(化名)想加入“青春美少女队”,父母不支持,小芳感到父母不理解她,进而感觉无法与父母沟通;小芳几次去北京参与选拔活动,老师很是担心,将事情告知了她的父母,小芳觉得老师小题大做,从此不再信任老师;“青春美少女队”的选拔要求是有声乐、舞蹈功底并且相貌好的孩子,而小芳长相一般,并且只是喜欢声乐与舞蹈,最终小芳落选了。 小芳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她认为自己有热情、肯吃苦,为什么不被接受,她一直找当时“青春美少女队”的负责人陈老师要求加入。陈老师害怕小芳出问题,希望找小芳的监护人谈谈。我曾经给小芳的年级做过讲座,也许是出于信任,小芳找到了我。 分析 在咨询实践中,学生会犯任意推断、选择地概括、过度引申、夸大或缩小等思维错误,也就是会以偏概全想问题,最终导致情绪低落。从原因上看,与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息息相关的:一方面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已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他们能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一些比较复杂的内容,因而理解能力明显提高,但这种理解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发展,因而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但由于发展得很不成熟,所以学生看问题特别容易固执、偏激和走极端。另一方面,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产生了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愿望,他们开始较为强烈地关注自己的外表、成就与地位,但由于能力不足,常产生片面的自我认识,易以点盖面,因而特别容易陷入情绪的低谷状态。 良方 我从陈老师那里了解完情况后,便约了小芳。最开始的话题是围绕小芳的爱好展开,这时小芳眼里闪动着青春少女的激情,小芳对我完全打消了顾虑,良好的咨访关系就此建立。 第二次,谈到了小芳的父母,我们共同分享了小芳成长中点点滴滴父母关爱她的故事,然后我们谈到了ABCDE疗法,小芳领悟出自己由于以偏概全的想法,导致对父母、教师产生愤怒。 第三次,我们聊了韦克斯勒的归因理论,即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能力、努力、机遇与任务的难度,并把她想加入“青春美少女队”的事件与四个因素进行了比对,她终于了解“青春美少女队”选人似乎是个机遇,她的努力程度似乎也够,但是任务的难度太大、能力要求太高,是她力所不能及的。进而,她认识到自己看问题以偏概全的不合理信念让她陷入了痛苦。 最后的一次辅导,我转达了老师、家长以及陈老师对于她学习、交往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 肯定,希望她发挥优势,保持自己的爱好,健康、快乐地成长。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自身思维、阅历以及情绪的两极化特点,极易出现以偏概全的不合理信念,这在笔者的心理辅导过程中是个普遍现象。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我们的家长和教师总是用成人的眼光看孩子,用做思想工作的方式对待孩子。但是,最能帮助孩子的是进入孩子的精神世界和他们共同感受,而不是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简单的、成人式的评判;要用我们的耳朵,而不是用嘴巴;要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而不是适得其反的无能抱怨。 |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