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出现理解型默写题、情景型默写题、开放型默写题;一般不超过8~10分 该试题在1999~2001年停考了3年后,2002~2006年又连年登场。根据2004~2006年福建省语文高考的试卷和全国各省市关于名句名篇考查的内容和形式,徐聪老师总结出该试题的特点:从朝代看,侧重于考查先秦和唐宋时期的诗文;从文体看,侧重于散文和诗歌;从内容看,侧重于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从形式上看,试题的数量增多、分值增大,福建卷从4分增加到了8分。 徐聪老师还对今后高考名句名篇的考查作出如下推测:考试内容仍以课本上的名句名篇为主,兼考课外知名度高的名句名篇;以往的试题大多属于“镶嵌式”完句填空,考法比较直接,但是单一呆板,今后可能出现理解型默写题、情景型默写题、开放型默写题等新的题型;试题的分值一般不会超过8~10分。
文言文阅读:可向史传类之外延伸 多关注浅显优美的散文、意蕴含蓄的小品、浅易的议论文 福州八中王忠贤老师总结了3年来我省语文高考试卷文言文试题的特点:文言文试题分值除了上海卷外,我省是全国各省市最高的,其所占分数的比例(作文分数除外)逐年增加;试题设置自有特色,3年来都坚持选取两篇阅读材料,一大一小,大的材料设置客观题,小的材料专供考生阅读后翻译及断句。此外,以前全国卷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内容总是史传类,显得过于单一,我省3年高考文言文试题选材较宽,既有选自《史记》的文章,又有取材于先秦史书的文章,还有典范性散文和史论等,拓宽了学生阅读范围。 漳州一中吴庭铿老师在分析高考文言文命题趋势时说,高考文言文文本阅读量有加大趋势,2004年以来均选取两段文字,选材范围扩大,除了二十四史外,有些省市试题选材开始涉及事与物,或从其他经史子集中选择与人、物相关的文本,或是涉及论物述行的文章。针对这一变化,他建议考生在复习时阅读要适度向史传文之外延伸,多关注那些浅显优美的散文、意蕴含蓄的小品、浅易的议论文等。 吴庭铿老师认为,今后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命题思想将发生变化,由过去只重视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向“言文并重”发展。现代文阅读的一些考查内容,比如对作者态度的评价、对文章内容的评价、对表达技巧的赏析等将会被引进文言文阅读。此外,一些新的题型,比如简答、填空等,都有可能出现。他建议考生,文言文试题的选文虽然不直接出自课文,但答案基本上是课文中语言材料的迁移,因此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课本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考试大纲》规定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应识记一定的古代文化知识,注意对知识系统的整理和归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