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超女等选秀掀起新一轮艺术类高考热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7-1-30 15:19:00 |
|
“超女”等选秀活动掀起新一轮艺术类高考热
听说近两年是艺术类考生人数最多的两年,自嘲“生不逢时”的张晶觉得自己还相对幸运,和她的同学相比,自己好歹有一门专业。
在她眼里,日益增多的艺考学生中,不乏“浑水摸鱼”者。每年都有一大批学生涌入各个艺术院校试上一试,外型俊朗者选择表演系,有文学功底者选择戏文系,实在不行考声乐,“就唱4首歌而已”。
参加过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2001年招生考试的一名考生回忆,因为赵薇,那一年的报考人数突然猛增。
直到今天,这个同学还常对此发出感慨,“真的,不是亲身经历,你永远想象不到有多少人,因为待考教室不够,电影学院操场上,黑压压一片学生等着喊号。北京2月的沙尘天里,那些修饰得特别精致的女孩子排队半天后灰头土脸进考场的情景,实在是太搞笑了。”
再多的人也挡不住考生成名的投机心理,“超级女生”等平民选秀活动展示了一条崭新的星光大道。
据四川媒体报道,李宇春、何洁的一夜成名引发了去年3月四川省的艺术专业考试的异常火爆,仅全国到成都参加艺术院校专业考试的学生,突破4万人大关,远远超过历年。
今年1月21日,四川音乐学院北京报名点,一位打扮入时的女中学生专程前来报考音乐表演专业,她计划报考“超女”的两所母校——四川音乐学院和星海音乐学院,如果竞争激烈,只有去“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成教班”。女孩因为年龄未满18岁,没有机会参加“超女”等选秀活动,“现在都要改成超男了”,女孩忿忿地说,她打定主意要参加今年的“莱卡·我型我SHOW”。
南京艺术学院也因为在校生吴文璟火了一把,学校2006年的招生海报上印制着这个2005年“梦想中国”总冠军的巨幅照片。一位参与招生的老师说,这两年报名人数至少是前几年的两倍以上。“我感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考生都是盲目的”,该老师觉得更多的考生是怀着朦胧的明星梦来参加考试的,对考试项目一无所知,有的考生拿到一道考题,都不知道该做什么。
去年考入大学的刘媛(化名)对记者说,高三下学期班里突然就少了6个人,这6个同学临时找专业老师抱佛脚,考播音主持、声乐等明星专业去了,没过多久,一个也没通过专业考试,老老实实地回来上课了。
关于艺考风险的提示抵不过身边活生生的成功例子
高二文理分科时,刘媛和爸爸妈妈商量来商量去,咨询了无数的亲戚朋友,也没有分析出文科考大学容易还是理科容易,却找到了一条新路——考艺术专业。
从此,刘媛背起了画板。半年以后,觉得在美术之路上难有发展的刘媛在专业老师的建议下改学美术史,转考史论方向,最终如愿以偿考入一个本科第三批次的学校。
刘媛的爸爸一直为作出让女儿“文理转艺”的决定而庆幸,“我就是冲着这么火来的”。一次饭桌上,朋友对他说:“不用担心,我儿子成绩很差,但是今年也考上本科了”。然后给他细数了艺术考试持续升温的情况,刘先生顿觉眼前一亮。
几年来,由艺考热引发的讨论已经很多:艺考从捷径变成独木桥,相关院校招办负责人在媒体上提醒考生与家长报考人数递增速度过快,录取难度很大;艺术院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被舆论形容为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但这一切,抵不过身边一个活生生的成功例子。 |
<<上一页 下一页>>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