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 >> 考研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热点时评:吉林大学45名博导为什么“下岗”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2005-12-1 16:08:00
 
  吉林大学“博导”选聘改革近日完成,45名“博导”在新一轮选聘中“下岗”,失去了招收下一届博士生的资格。此举在国内高校中极为罕见,被一些教师形容为一场“深源地震”。(据新华社11月29日电)

  毋庸置疑,这是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它给人们传递了一个可喜可贺的、值得期待的公平竞争的正面信息:博导已再不是一个终身都能享受“优厚待遇”的身份标签了。这种做法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对全国高校将会起到一个示范与推动作用。引入这样的优胜劣汰的博导“进出”机制,既是对有真才实学的博导的激励,又是对那些只是利用博导身份到处挣钱的“南郭博导”或“金钱博导”的警示。

  但是,吉林大学用来击破博导终身制的“创新武器”,却让人感到悲哀——“科研项目数量没有达到学校要求的标准”。换句话说,这45名博导之所以落聘“下岗”,只是因为他们的科研项目数量太少。考核评价的标准如此单一,而且仅就科研成果来说,不是以科研质量,而是以科研项目数量来决定是否聘任一名博导,这不是高校教育的悲哀又是什么?如果再把这种博导聘任机制整改看做是一种教育改革的创新而加以推广,笔者认为,这不但不会产生正面推动促进作用,反而会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这种结果,也只能更大地诱发新聘任的博导们,放弃基本的教育质量与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而去刻意追求科研数量。

  近年来,博导终身制的坚冰一直难以被震撼,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诟病,也严重地阻滞了高校教育与科研的创新与发展。特别是一些博导利用其博导的金牌身份,进行一些“营利性经营”,更是招来了人们对博导终身制的广泛质疑甚至是严重的反感。如此的博导标签或博导经济,不但给人们以浮躁的感觉,而且让人们觉得这简直就是对国家学术科研资源的掠夺与对正常高校教育与科研的污辱。对此,人们不禁为我国的教育与科研发展深深担忧。

  现在,我们还不知道吉林大学引发的此次博导终身制“地震”,将会对高校教育与科研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好迹象,但是,我们更为关注的是博导聘任制度改革、高校教育和科研最终如何改革的本身。这也许就是人们对此次博导聘任整改的期待吧?

  但是,无论如何,此次吉大博导“深源地震”事件已告诉我们,高校博导终身制的坚冰已经到了非要打破不可的时候了。我们期待着,高校博导摒弃一切非学术的杂念而真正回归到教育培养学生与潜心研究上来。 
■相关链接  
  • 校园爱情密码18条你是否知道
  • 热点时评:吉林大学45名博导为什么“下岗”
  • 《东西南北·大学生》11期:后超女反应堆
  • 同济大学:在建筑中寻味人文历史
  • 七位大学生讲述:退学 为了爱情也为了北大
  • 搞笑文字:天生一个情种 我怎么能失去爱情
  • 《经赢你的大学》记录年轻人真实的心路历程
  • 大学女生宿舍的勾心斗角:《粉红暗战》
  • 当代大学生成长必读:《大学时期要做的50件事》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