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 >> 考研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硕士生论文双刃剑屡批屡长 谁是推动的魔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5-10-21 16:53:00
 

这项规定屡遭批评却生命力旺盛谁是推动的魔力?

近几年,媒体对学校的这项规定屡有批评,但批评归批评,反而有越来越多的大学加入了要求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行列。对这项规定的讨厌,除了媒体之外,还有许多导师。为什么一项人人反对的制度,竟然可以扩散开来呢?

在许纪霖看来,其背后有一股魔力在推动,这就是:学术、教学没有自主性,行政官员领导

一切。对学术的评价被简单地量化了。“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很多导师都做不到,为什么要求学生做到?大量应用型专业的学生,不要说发表,连论文也可以不写,这种要求是勉为其难,赶鸭子上架,是把对精英的要求不切实际地推广到了所有学生身上”。

许纪霖认为,现在的研究生教育更像“本科后教育”,不一定要具备研究能力,而是培养比本科生更高一级的应用型人才,而对基础学科,则应该大力推广硕博连读。

“培养具有高深理论素养的学术人才,这是研究生教育最为传统的模式。”华中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周洪宇教授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史》一书中这样指出。但是随着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和学制的缩短,这种传统正在发生变化,“研究生教育目标已从单一培养严谨的学术研究型人才转向学术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并举。”这时,一刀切地要求研究生发表论文,而忽视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周洪宇认为这“违背了教学的自身规律,也与研究生的学制改革背道而驰”。

“既然要求研究生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也难以体现其学术研究能力,为什么不改变这种做法呢?”周洪宇说,“一篇好的课程论文,一份精彩的讨论会报告难道就不能体现学生的研究水平?”

非常荒谬的一纸规定?

针对众多培养单位对研究生都有发表SCI论文数量的要求,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卫曾郑重声明,国务院学位办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要求。在他看来,SCI是一把双刃剑,它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国内期刊质量大大下降,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发论文而写论文,而不是传播学问(见本报2004年12月10日报道)。

记者也仔细查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都没有找到有关研究生发表论文的具体规定。

而据记者了解,“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已成为许多大学要求研究生发表论文的理由。正如北京某大学研究生院一位副院长所言,这对提高研究生自身素质有很大好处。“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研究生真正深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学术文章也反映了他们的学术水平”。

这种规定,在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许纪霖看来,“是非常荒谬的现象”。1月27日晚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他直言不讳:“这会败坏研究生道德,产生大量学术垃圾!”许纪霖发现,不少没有研究能力的学生,反而早早把论文发表了,很多一般刊物,只要交钱就可以发。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教授蔡继明有这样的估计:“全国每年这么多的研究生要毕业,就算全国的学术刊物轮流给每个毕业生发一篇论文,也轮不过来。”因此,他认为,“不发表论文,特别是不能在核心刊物发表一篇论文,就没有学位,这会直接导致研究生和导师弄虚作假。”

“要求博士生发表论文还有合理之处,毕竟他们有了初步的研究能力,而硕士生毕业时的学位论文如能达到发表水准,就是合格的了。”因此,许纪霖从不关心自己带的硕士生发表论文的事,而对他们的硕士毕业论文要求十分严格,达到发表水准的话,还会推荐发表。

但是让许纪霖感到奇怪的是,“很多大学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却越来越松了,很少有不过的,这是该紧的不紧、该松的不松”。“学校这样规定完全是陷入了一个误区”,作为北大历史系1986级的研究生,《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高寿仙有着和许纪霖同样的感觉,“对学生在核心期刊上发论文有这样那样的规定,而对毕业论文不严格要求,这是‘本末倒置’。”他强调,“我们读研时没有这种要求,但并不影响大家下功夫学习、写毕业论文。研究生3年应该是学习搞研究的阶段,不可能上了研究生就能写学术论文。”

这项规定屡遭批评却生命力旺盛谁是推动的魔力?

近几年,媒体对学校的这项规定屡有批评,但批评归批评,反而有越来越多的大学加入了要求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行列。对这项规定的讨厌,除了媒体之外,还有许多导师。为什么一项人人反对的制度,竟然可以扩散开来呢?

在许纪霖看来,其背后有一股魔力在推动,这就是:学术、教学没有自主性,行政官员领导

一切。对学术的评价被简单地量化了。“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很多导师都做不到,为什么要求学生做到?大量应用型专业的学生,不要说发表,连论文也可以不写,这种要求是勉为其难,赶鸭子上架,是把对精英的要求不切实际地推广到了所有学生身上”。

许纪霖认为,现在的研究生教育更像“本科后教育”,不一定要具备研究能力,而是培养比本科生更高一级的应用型人才,而对基础学科,则应该大力推广硕博连读。

“培养具有高深理论素养的学术人才,这是研究生教育最为传统的模式。”华中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周洪宇教授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史》一书中这样指出。但是随着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和学制的缩短,这种传统正在发生变化,“研究生教育目标已从单一培养严谨的学术研究型人才转向学术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并举。”这时,一刀切地要求研究生发表论文,而忽视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周洪宇认为这“违背了教学的自身规律,也与研究生的学制改革背道而驰”。

“既然要求研究生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也难以体现其学术研究能力,为什么不改变这种做法呢?”周洪宇说,“一篇好的课程论文,一份精彩的讨论会报告难道就不能体现学生的研究水平?”

■相关链接  
  • 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 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在上海逝世
  • 论文价格400到65000 硕士学位是否还有意义?
  • 论文不发表没研究生学位?
  • 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制改为两年 论文不强求
  • 理想是鸡蛋现实是石头 对时下考研热的冷思索
  • 中国人留学观日趋成熟 关注人文环境考虑更全面
  • 我省高校第二学士学位新增9专业
  • 江西理工大学:出重拳“刹住”学术歪风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