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华浦联合IT培训认证ISEP国际软件工程师课程新闻发布会在沪召开,宣告复旦—华浦ISEP国际软件工程师课程正式启动,预示着IT培训将进入一个更高的起点。包括上海市教育局、复旦大学、华浦教育集团、著名软件园、人才公司以及各大媒体记者,近百人出席了此次新闻发布会。
会上,上海(国际)数据库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复旦大学施伯乐首席教授表示,对于中国目前在IT培训市场过度依赖印度模式表示担忧,提出:“中国必须建设和发展自己的IT教育培训产业,建设中国的IT人才基础工程,须警惕深陷对印度模式的依赖”。
过度模仿印度模式,已经造成了一方面人才供给旺盛,另一方面企业却招不到合适人才的不良现状。印度的“软件蓝领”人才培养模式之所以成功,在于其适应了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需要。但中印两国的软件产业发展格局是完全不同的,这势必导致印度IT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需要。
中印软件产业格局的差异,决定了对软件人才需求的不同,从而软件人才培训的模式也必然不同。印度所需的是“软件蓝领”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而中国企业需要的则是IT工程师培训模式———能把项目从头做到尾的软件工程师。
目前IT界紧缺人才大致分为:程序员、软件工程师、系统分析师和项目经理四大岗位;薪水也是节节攀升,以项目经理为例,4~5年的相关coding经验(比如JAVA),精通日语,英文熟练的人才年薪身价在150000~300000元左右(包括项目奖金)。
由此,复合型IT人才依然非常抢手;IT人在选择培训、充电时,应全面关注国内IT行业的发展阶段和人才需求,做到从本土出发,向国际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