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英私立校名人摇篮 重"私"轻"公"教育不公
|
来源:新华网 2006-3-24 18:44:00 |
|
英国伊顿公学坐落于英格兰小镇伊顿,这里风光优美,但值得游人驻足的还有另一道特别“风景线”:三两成群的翩翩少年,穿着燕尾服、细条纹长裤,戴着熨得平平整整的雪白衣领圈,在街道上昂然而过。
这套看似非常过时的打扮,却是这些学生“高人一等”的标志。伊顿公学虽号称“公学”,却是英国最著名的私立学校,只接纳男生入学,每年学费高达2.4万英镑(约合4.2万美元)。建于1440年的伊顿公学,和英国其他大约2500所私立学校一样,被视为进入“上流社会”的跳板。因此绵延不衰,越来越多的家长,只要付得起钱,热衷于让孩子接受私立教育。这种“教育等级”的划分,引起一部分英国人的担忧。
私学兴盛
家长们不惜重金送孩子上私立学校,无非希望孩子学习成绩更好,以便日后进入顶尖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体面工作,最好的选择是法律、政界和银行业。
一位把自己3个孩子都送入私立学校就读的父亲坦言:“私立教育的优势在于,即使你并非很聪明,日后的发展也(比接受公立教育的学生)好得多。”
承载着这种信心和希望,英国私立学校长盛不衰,而且越来越受到中上层收入家庭的青睐,一些家长甚至在孩子未出生前就抢先帮他(或她)预订入学名额。当然,家长得先向学校交一大笔钱。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调查指出,在英国接受私立教育的优势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要明显,更明显的只有乌拉圭和巴西。这是因为英国私立学校招生条件严格,资金充足,班级规模比公立学校小,教师工资高、教学任务较轻,因此吸引了最好的师资。相比而言,法国和德国的私立学校主要针对那些有特殊才能、宗教信仰或其他特殊需要的学生而开设,和公立学校的差别主要在于教学方向,而非教学质量。
曾任保守党政府低级教育大臣的乔治·沃尔登说:“其他欧洲国家没有一个(像英国这样),有钱阶层、专业人士阶层、贵族和王室把绝大多数国民所用的教育系统视为次品而不屑一顾。”
等级分化
尽管公立学校也不乏人才,但富裕阶层青睐私立学校的事实,使教育分出了等级:处于顶端的是占据多数财富、也在社会中占领统治地位的少数阶层,他们大多出自私立学校;而数量庞大、收入较低的普通阶层,主要出自公立中小学教育系统。
一个教育慈善机构“萨顿基金”最近做过调查,发现在2004年,超过66%的高级律师和75%的法官都曾上过独立或私立学校;政府阶层,包括首相托尼·布莱尔和在野党保守党领袖戴维·卡梅伦在内,以及近三分之一议员,都是私立学校教出来的学生。
以伊顿公学为例,它的校友录类似英国历届统治阶层名单。历史上出过19名首相,还是为数众多的王子、学术界人士、名作家、外交官和军队领袖的母校,威廉王子和现任保守党党首卡梅伦均是“伊顿出品”。
从数量上来说,英国孩子上私立学校的比例只有7%,超过90%的孩子们仍接受免学费的公立学校教育。但从结果来看却不成正比。以英国最著名高等学府之一牛津大学为例,2005年入学的英籍学生中,仅有51%出自公立学校。
英国约克大学戴维·杰森曾分别考察公立和私立学校11岁儿童中最优秀的5%学生,结果显示上公立学校的那部分优秀学生,18岁时参加一系列重要学历资格考试,得到最高3个等级分数的几率,比那些上私立学校的孩子要低一半。
积弊难改
沃尔登说,英国私立与公立教育之云泥之别,阻碍了整个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最终也将使国家经济遭受损失,因为英国的工人将很难与其他国家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人竞争。
英国政府辩称,自1997年布莱尔领导的工党政府执政之后,以破除不平等为口号,大大提高了对公立学校的经费补贴,教育质量上的公私之分已经有所缩减。批评人士则指出,近年来就读私立学校的学生比例并无降低现象,布莱尔政府却避开了这个问题。
除了政府,一些高等学府也试图调节这种现象。譬如牛津和剑桥大学,为了改变“优待私立学校学生”的形象,在过去10年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公立学校学生入读。
但这种改变很缓慢。就牛津大学而言,尽管来自公立学校的入学申请在慢慢增加,私立学校学生就读牛津的机会显然更多。去年,43%的入学申请来自付费学校,结果牛津把49%的入学名额都给了私立学校学生。
牛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负责处理入学申请的生物工艺学讲师马克·沃莫尔德说,改变的关键是在公立学校学生中培养一种信心,因为大部分人仍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印象:牛津是一所属于中上层阶级的学府。
著有英国《好学校指南》的拉尔夫·卢卡斯说,随着时间推移,私立学校可能渐渐被教育市场淘汰,因为“一些家长可能喜欢私立教育所代表的地位,但大多数家长不会愿意付那么一大笔钱,只要公立学校能提供相应的教育。”
不过这种可能性目前还不可能实现,因为那些掌权阶层大多数都是私立学校出身,可能缺少动力去改变这种状况。沃尔登说:“社会上最有钱、最有知识和最有权势的人在教育上会沿袭他们一贯的做法——就是安排好自己的私人事务,然后安心做个旁观者。”(新华网特稿作者 沈敏) |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