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出国留学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眼见为实都说好 美大学生争着来华学习
来源:《环球时报》     2006-3-24 18:39:00
 
  “今年8月底,我们学校还会有一批学生到厦门大学学习。”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赵心树教授告诉记者。赵教授自己已经带过两批美国学生来北京学习,他计划明年6月再带20多名学生到上海复旦大学学习。如今,这样由老师带队,成班来中国学习的美国大学生正越来越多。

  ·来华学生经过严格筛选

  “来中国学习的名额竞争很激烈!”赵教授告诉记者,在他们学校,每年都有很多美国学生申请来中国学习,可由于名额有限,申请者往往要经历数次筛选。赵教授说,学校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挑选,其中自理能力、适应能力以及语言学习能力是重要的考查指标。

  赵教授一行在北京的衣食住行及学习,都是由美国教育培训机构CET(ChinaEducationTour,中国教育之旅)学术项目负责安排的。如今,不断来华的美国学生令CET的工作非常忙碌。CET办公室主任陈瑜对记者说,去年一年,他们仅在北京就接待了400多名美国学生。记者在CET采访时,还有37位来自美国不同大学的学生正在这儿学习。

  “这两年,想到中国学习的美国学生增加了很多,他们的机会也比以前多。”CET的项目主任钟爱德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语气中透着些许羡慕。钟爱德原名埃达·琼斯,来自美国阿肯色州,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克林顿的老乡”。上世纪90年代,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的钟爱德想选修汉语,可阿肯色州没有一所大学有汉语课。“现在,光我知道的就有3所大学开了汉语课了。”

  ·说汉语是硬性规定

  陈瑜告诉记者,为了塑造一个完全的汉语环境,“只能说汉语”是这里的硬性规定。记者在钟爱德的办公室采访时,遇到一位来求助的美国女孩。两个地道的美国人在用汉语交谈,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场面!女孩名叫凯西,是历史专业的学生。由于汉语不好,凯西常常憋了老半天,还是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遇到说不出的词,凯西就在纸上写下英文,请陈瑜教她怎么用汉语表达。

  学习中文是这些美国大学生来中国最主要的目的之一。记者在他们的课程表上看到,学生们上午学习中文,下午则是武术、书法、二胡等选修课,基本上都跟中国文化有关。在活动室里,记者看到一个美国学生一边看电视,一边还在看书。陈瑜告诉记者,这些学生非常刻苦,经常学到凌晨两三点,考试前甚至还会学个通宵。

  为了让他们尽快掌握汉语,CET安排了很多语言实践课,比如去胡同参观,搞社会调查等。去年春天,赵心树教授就带学生调查了北京路牌的英文译法,看看北京奥运的准备情况。他们发现,北京路牌的英文译法很多都不规范:比如四通桥,有的标着“SITONGQIAO”,有的却标着“SITONGBRIDGE”,让外国人摸不着头脑。赵教授说,北京的路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有的还包括方向,这些都应该通过英文表现出来。赵教授说,他们已经将调查报告递交北京奥组委了。

  ·生活学习仍有不少困难

  “换床单怎么办?”“生病了要请假”,这是记者在CET美国学生宿舍宣传栏上看到的几张通知。这些20岁左右的美国学生很多是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遇到不少困难。

  首先还是语言上的障碍,特别是汉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有的甚至还哭了鼻子。钟老师告诉记者,前几年,他们想在街上找个中国人练口语很容易,当时大多数中国人都喜欢跟老外闲扯几句。可现在想找个这样的中国人就难了,练习口语的机会也少了许多。

  美国学生对北京的环境也不太适应,觉得这里的冬天太冷了,几乎每个人刚来的时候都要病一场。陈瑜告诉记者,美国学生不喜欢穿秋裤,不少人被冻得拉肚子。在学生宿舍的走廊上,记者就看到一个穿着凉鞋和短裤的美国孩子。“美国学生有时候很倔!”陈瑜有点无奈地说。

  ·来中国学习回国好就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些来中国学习的美国大学生大多来自亚洲学、历史学等专业。在美国任教的刘亚伟老师去年曾经带杜克大学的12名学生到中国学习。他告诉记者,很多学生来中国学习是冲着好就业。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美国人提供了许多机会,懂汉语又了解中国显然对就业很有帮助。

  21岁的莫文思是波士顿大学东亚系三年级的学生。今年1月,他和另外两个同学来到北京,并将一直待到5月份才回美国。莫文思的爸爸是个中国文化迷,在父亲的影响下,莫文思11岁开始学习中国武术,经常参加表演,是当地的一个小明星。来中国学习,莫文思有着很现实的考虑,他想学中医,再回美国就业。说到这儿,莫文思拿出一本厚厚的《中国针灸学》,这是他刚刚在国际针灸培训中心选修的课程。

  CET的学术主任朱俐告诉记者,虽然在这里学习过的美国人后来从事了不同职业,但大都跟中国有关,有的在美国政府部门工作,有的当了律师,还有媒体从业者等,在华的经历给了他们切实的帮助。

  ·中美之间的误解只能靠交流来消除

  记者来到莫文思的宿舍,他一边忙着招呼让座,一边拿出一盒巧克力让记者品尝。莫文思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告诉记者,这些礼节都是来中国之后学的。

  “美国人很愚昧!”莫文思说。看到记者有点惊讶,他解释道:“大多数美国人只关心自己,对中国一无所知,只知道批评中国这不好,那不好。”“不学习中国现代历史,不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不到中国来看一看,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中国。”莫文思说,很多美国人都指责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他来了北京以后才体会到中国政府的苦心。

  赵心树教授在带领美国学生来中国之前,曾经让他们写下自己心目中的中国形象。一位叫苏希的女孩这样写道:“一下飞机,就会看到到处都是荷枪实弹的士兵,天空灰蒙蒙的,人们全穿着黑衣服,面部表情都一样:满面愁容。”到了中国之后,他们才发现现实的中国跟自己原来的想象差得太远。

  赵教授认为,这些误解很多时候是美国媒体造成的。“中美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如果误解不消除,就会变成更大的误解,甚至导致冲突。从长远来看,只能靠交流来消除两国之间的误解。”
■相关链接  
  • 报考指导第二步:获取考试信息
  • 有关MPA(公共管理硕士)的报考说明
  • 四成海归期盼月薪过万专家指导择业
  • 校园招聘会最后一场走进湖大 80单位供岗2000个
  • 2007年西南财经大学考生3月份准备篇
  • 高考专业选择是否决定职场未来
  • 老师调动交万元补偿费?一名投诉者拿回1万元
  • Pizzeria Goes for Record-size Pizza
  • 长线投资 大学生考公务员全国各地“赶场子”
  •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