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机构行骗的七大疑点
七大疑点
疑点一 网站总部在欧洲服务器却在顺德
记者找到一位互联网专家程先生,按海报上公布的网站开始调查。经过一番技术处理后,程先生告诉记者,这个“EDF中国代表处”十分可疑。“EDF”网站上标明其总部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在纽约、悉尼和上海设有办事处或代表处。按常理,一个机构的网站一般都会设立在总部所在的地区。但经过对这个网站网址的解析发现,该网站的惟一一台服务器竟然设在广东顺德。
疑点二 惟一的网站域名竟是在珠海注册
按照国际惯例,像“EDF”这样一个国际机构,网站的域名应该是在瑞典申请,并且域名就像专利一样,只能有一个,而调查的结果是这个网站的域名竟然是在珠海的一家网站申请注册的,注册时间是2005年8月4日,很难设想一个外国机构,专门跑到中国来申请域名。
疑点三 瑞典总部竟用中文电脑制作页面
尽管该网站有英文页面部分,但通过查看页面代码发现,该网站所有的页面都是由中文电脑制作的。通俗的说法就是,瑞典斯德哥尔摩总部的人也用中文电脑,未免不可思议。而从网站页面完成的时间也发现了问题。中文首页的制作时间为2005年5月24日,而英文的首页制作时间为2005年8月10日。也就是说瑞典机构先制作好中文的分支机构的网站,再制作机构总部的网站。
疑点四 互联网上搜索不到任何“EDF”相关内容
随后,时报记者用google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但除了上述网页外,始终没有找到Europe Development Foundation(即EDF)这样一个组织,其真实程度更令人生疑。
疑点五 要先交50元申请费成功与否概不退还
就为何要交50元申请费及不设咨询电话等相关问题,“EDF”设在上海的中国代表处一自称姓唐的先生这样解释,由于学生寄来的材料全为中文材料,“代表处”必须要将材料翻译成英文,然后再寄到欧洲设在瑞典的总部,这笔费用是必须要学生自己出的。就算申请不成功,这笔钱也花掉了,所以不会退。
当记者表示,申请的学生都有用英文准备材料的能力,翻译费完全可以省下时,对方没有回答。
更可疑的是,接受报名费的竟是一个佛山的个人账户。
疑点六 只能发传真或电邮不会接受电话咨询
唐先生说,自8月24日海报发出后,接到很多高校教师打来的咨询电话和不少学生发来的电子邮件,由于“代表处”刚刚成立,人员不多,因而没有办法接待学生的咨询电话。但他拒绝透露到底有多少学生已正式报名和交费,他还说,由于该奖学金还没有开始发放,所以他也难以提供让人可信的依据。
疑点七 “EDF中国代表处”只是一处普通民居
信息时报第一时间派人到海报及网站上登出的“EDF”中国代表处的地址“上海市疏影路758号17-201室”探个虚实。远远看去,这是一栋商住两用楼,很新,据了解是一个刚开发不久的楼盘,一楼为商铺,二楼以上为住宅,在一楼,记者没有看到任何“EDF”即“欧洲发展基金会”中国代表处的相关招牌,周围的商铺及住户也没人听说过有此代表处,随后记者上楼找到了201室,该处大门紧闭,周围同样没有看到招牌,敲了多次门,均无人应答。记者又绕到了楼后,看到201室的阳台上晾着一些衣服,像是个普通住家。 广州高校:不少学生网上质疑 未有学生受骗报告
记者随后采访广州众多高校发现,由于公告贴出没有多长时间,加之高校刚刚开学,高校中还很少有学生关注此事。但已有学生在网上公开讨论,表示对此机构持怀疑态度。中山大学今年刚入学的中文系学生小衡直接说道:“哪有发放奖学金还要我们交手续费的,这一看就是骗人的嘛!”身边的几名同学也一个劲地点头。
记者随后采访了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当记者将海报拿给两校的学生处负责人时,负责人均报以惊讶的目光,“怎么还有这样的事情?”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处的叶副处长表示,他经常到大学生宿舍楼内巡视,目前还没有看到这样的海报出现,也没有听到大学生反映到受骗问题,但他会立刻将情况在网上公布,以提醒大学生注意,谨防上当,他说,这很可能是个借奖学金“钓”报名费的骗局。
两校负责人表示,新学期开学以来,已经有多个单位与高校洽谈奖学金事宜,但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样一间机构,在往年就更是闻所未闻。与教育部打交道这么多年,也从来没有听说有这样一间所谓的“欧洲发展基金会”向大学生发放奖学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