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从1999年开始,几乎每年8、9月都会传出研究生要“全面收费”的消息。 今年8月3日,晨报独家报道《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破冰”》,武大、华科大将参与首批9所高校试点,2006年起读研都要收费。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媒体、网站上关于研究生收费、研究生机制改革的话题成为热门,且众说纷纭。 8月11日,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周叶中接受晨报采访时称,此改革酝酿已久,教育部组织有关方面多次讨论后,形成了2006年在部分重点院校开展试点的初步意向。 9月8日,武大表示,接国务院学位办通知,原定2006年推行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因时间仓促,暂停实施,该校2006年研究生招生收费方案仍按照往年办法执行。华科大也做此表态。随后,被认为是首批9所试点高校之一的北大、清华、复旦等纷纷表态,2006年研究生不会全面收费。 武大研究生院知情人士透露,有关部门关于2006年开展试点的具体方案并未出台,暂停也是国务院学位办电话口头通知的,并未行文。 专家观点 改革试点启动被紧急暂停,华科大教科院别敦荣教授认为,这说明国家对研究生培养收费改革的推进十分慎重。因为一旦2006年开展试点,相当于发出信号,离院校实行研究生收费制已经不远了。 别敦荣教授认为,从近几年看,研究生教育趋向多元化,不少研究生读研确有为个人就业资本增值的功利目的,所以收费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他指出,我国研究生公费、自费并轨的模式已存在多年,现在要取消“免费”,恐怕社会一时难以承受。另外,如果国家相关政策配套没跟上,很难保证没有学校借机乱收费,这是国家不希望发生的。 别敦荣强调,研究生收费一定要有完备的配套机制,比如设定一套完备的成本核算制度,为研究生的贡献和所得设置一个合适的比例,因此收费改革推进应慎重而稳妥。 武大教科院副教授陈闻晋认为,研究生收费能将原来国家用于研究生教育的拨款,转移到最需要财政支持的义务教育上,毕竟义务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在国民教育序列里面理所当然排在首位。 也有专家认为,研究生收费改革属公共事务,该不该收费、怎样收费等,应进行听证,让专家和百姓都有发言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