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研究生招聘高峰已过,但仍有一部分大学生要么徘徊观望,要么挑来挑去。有关专家指出,大学生有业不就,再就业也许会更难。
据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蒋爱丽老师分析,从往年情况看,未签约者的基本条件、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并不低,除部分学生自主创业外,也有部分人选择不就业。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大学毕业生因期望值过高错失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人才供求矛盾、专业结构和毕业生的心态等问题,也是影响就业难的重要因素。
专家指出,目前,签约高峰已过,未就业大学生应调整心态,及时就业。否则会面临三种困境:未来几年,高校毕业生仍在递增。如果延迟就业,可能会面临更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暂未就业的毕业生明智之举是降低求职“门槛”;有业不就的毕业生,在以后找工作过程中,将会使招聘单位产生疑问:长时间没有找到工作,是否存在能力问题;大学毕业生有业不就,实践经验不足,在工作经验优先的职场则处于劣势地位。
据了解,2006年高校毕业生的校园招聘活动即将展开,毕业生应尽量赶在下一届毕业生就业之前就业,如果与师弟师妹们同台竞技,就没有优势可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