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年底,又到了高校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然而近日记者却在采访中发现,为给用人单位一个好印象,一些毕业生竟在个人简历上频频“注水”,将自己在校的成绩私自涂改,60分改成80分,70分改成90分,有的还填上一大堆的虚假获奖记录。
在几日前长沙某大学举行的毕业生招聘会上,一家用人单位就收到了几份“孪生”简历:除姓名、身高、出生年月日内容不同外,剩下的个人简历、受奖励情况及老师评语等内容一模一样。用人单位看了后哭笑不得,最后简历全部被淘汰。
“简历上不自己‘捧’高点,我担心人家不会要我。”制作“注水简历”的学生也有自己的理由,大四学生小刘就告诉记者:“只要去应聘,用人单位肯定会问有没有工作经验。明明知道我是应届毕业生,哪里来的实践经验?因此只好把简历进行一番‘改造’,希望这样能引起对方关注!”那么这么做是否真给毕业生求职带来帮助呢?采访中,不少用人单位负责人表示,用人单位不仅仅看重简历,更不欢迎有才无德的员工,为了找到理想工作,学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失去诚信的行为,最终只会让好工作与其失之交臂,损人同时也害了己。
评议中南大学社会学教授刘文明认为,大学生求职心切可以理解,但以牺牲诚信为代价来美化自己,无疑是一种与社会道德相悖的行为。一方面会造成一种不公正的就业环境,让真正的优秀者不能脱颖而出,另一方面易让大学生自身产生投机和侥幸心理,如此行事最终只会害了自己。“言必信、行必果”,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本内涵,每个人都应将诚信贯彻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诚信求职、诚信行事、诚信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