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份,针对大学生的招聘会一个接一个。但据近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和智联招聘进行的联合调查,近八成学生在社会招聘会上找不到工作,招聘会光招不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调查披露 社会招聘成为“鸡肋”
智联招聘和央视对12000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有77%的大学生认为社会招聘作用不大或没有作用,而79%的大学生表示并没有通过社会招聘找到工作。
“不去不甘心,去了也白去”已是大学生对招聘会的代表心态。即使大家认为社会招聘已是“鸡肋”,但仍不敢放弃这种直接与企业接触的机会。
招聘会像集贸市场
“社会招聘场面混乱像集贸市场,我们根本没有办法与招聘方交流。”曾经多次参加社会招聘会的北京理工大学的王涛告诉记者。
本次调查也指出,招聘会这个大“集贸市场”胡乱丢弃学生简历的现象也比较突出。有的招聘会过后,收废品的人都能收拾出整麻袋的简历。
专项招聘名不符实
调查还发现,众多的社会招聘会中,专项招聘会普遍存在名不符实的问题。
接受记者采访的几位大四学生也表示,现在的招聘会,有一家IT公司,他们就敢说是高新技术招聘会;有几家外企招聘,就能说成是外企人才专场。
深层分析 部分招聘变公关活动
调查显示,目前招聘形式受到欢迎的程度依次为网络招聘、熟人推荐、社会招聘与报纸杂志、电视广告。尽管社会招聘会的地位日趋下降,但企业并没有完全放弃这种传统的招聘方式。
在对企业“参加社会综合性招聘会的主要考虑”的单项调查中,不少企业表示已将招聘会看成是宣传公司形象的一次公关活动。在他们眼中,招聘活动不仅可以招聘人才,同时也是展示形象、传播企业文化的大好机会。
专家支招 参加招聘要有的放矢
今日上午,智联招聘职业顾问郝健向求职大学生提出一些建议。他表示,参加大型社会招聘会要注意几个方面。
首先,是争取早点到场。有些大型招聘会有上万人参加,早去的话,有可能与招聘方进行简单的对话;很晚才去的话,轮到你投递简历时大概别人就快收摊了。
其次,是要有的放矢。一般招聘会都会有会刊,购票后要先仔细阅读会刊,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企业和行业在什么位置,并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再次,就是对投递出的简历做记录。记清楚投递了哪些企业,以防止公司通知面试时不知道对方是哪家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