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由市人事局、山大威海分校、哈工大(威海)和威海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的2006届毕业生校园双选会在山大威海分校火爆开场。参加此次双选会的130多个市内外招聘单位共提供了3000多个工作岗位,5000多名求职者将招聘现场围得水泄不通。据主办单位初步统计,当天有100多名学生当场被企业确认录用,2000多名学生与招聘企业达成了意向。
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的能力
家家悦超市此次准备招聘200余名各类人才,但企业对学生的学历要求并不高,仅有企业策划、广告策划两个岗位要求“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其他均为专科或中专即可。对此,超市人力资源部的罗晓春说,对于人才的需求,我们更看重能力,学生简历中的成绩只代表一部分,公司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和舞台。
与其他用人单位不同,今年计划招收汽车工程、化工、市场营销等几十人的东安黑豹公司,将月薪标明在招聘表的下方,其中“有经验者月薪2000元”,吸引了不少学生前来咨询。“我们对人才的要求是‘宁缺勿滥’。我们看重专业成绩,但更重视学生的实践经验。”东安黑豹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林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有工作经验或从事过相关岗位工作者,学历可适当放宽至中专、高中”,我市一家电子公司的招聘表上有这样的备注。对此,山大分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向军说:“在毕业生就业网上,许多单位都要求学生有实践经验。这个信息给大学生的启示是,大学生既要学好专业课程,同时也要想方设法增加实践经验,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热门专业由“零售”转为“团购”
与以往用人单位单打独斗奔波于各个招聘会不同的是,此次双选会,很多单位联合设摊进行“团购”。蓬莱市组织了几家建筑企业一同设摊,打出了重点人才需求的“团购牌”,吸引了不少求职者的眼球。“这样做既节省了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信息。”蓬莱市人事部门一位负责人如是说。
双选会上,部分学校也带来了毕业生的相关信息,设摊宣传,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的应届毕业生。哈工大(威海)把明年毕业的学生专业情况制作成精致的宣传刊板,对部分专业进行了重点推介。学校方面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学生单打独斗的盲目性,增加求职的竞争力。
毕业生择业观趋于理性
据悉,2006年全国预计有350万高校生和400万“三校生”毕业,毕业生就业将面临巨大压力。“先就业再择业”成为许多应届毕业生的准则。
“我确定的工资底线是600元。”威海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的乔爱琴告诉记者,“因为平时实践的机会很少,虽然专业成绩优秀,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肯定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所以对岗位待遇的要求并不高,先就业再说吧。”
当双选会进行不到一半时,荣成泰祥集团的招聘人员就将有意加入该企业的20余名学生召集在一起,召开了一场现场洽谈说明会。该集团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公司的文化理念、用人制度、发展目标等情况,并解答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一家县级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存在地域上的劣势。希望这种真诚的、面对面的交流,能够让更多学生了解企业,从而决定是否要加盟企业。
学生们对这种小型洽谈说明会给予积极评价。哈工大(威海)会计专业的于永娜认为,大学生确实应该转变就业观念,哪里有机会,就在哪里就业。在拥挤的招聘现场,我们往往对用人单位的了解较片面,而这种方式减少了我们择业的盲目性。
|